见大肠条。
病证名。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,脾胃虚寒,中阳不振,寒湿停滞,气机不畅而致腹痛。症见腹部隐隐作痛,绵绵不止,喜按喜热,得食则舒缓,面色白,形寒肢冷,纳呆便溏。治宜温养脾胃,甘缓止痛。用小建中汤加黄芪。
指二十八脉在全身运行一周的总数。这个总数若用铜壶滴漏(古代计时器)计算等于一百刻(二十四小时),故又可解释为一百刻之数。《灵枢·五十营》:“所谓交通者,并行一数也。”
出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。指属阴属阳两大类型的人。参见阳人、阴人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青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出《蜀本草》。为辛夷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三,即胞衣。详该条。
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。因邪气从外而来,故名。
推拿穴位名。即天河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字百亨。山西稷山人。1341~1368年(至正年间)任平阳路(今山西临汾)医学教授。子权继其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