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张从正

张从正

【生卒】:约1156~1228

【介绍】:

金代著名医学家,金元四大家之一。字子和,自号戴人。睢州考城(今河南睢县、兰考一带)人。精通医术,继承刘完素的学术思想,用药多偏于寒凉,并擅长用汗、吐、下三法。认为六淫在天之邪及雾、露、雨、雹等在地之邪最容易使人致病,不适的饮食也是致病因素。这些外邪应该立即驱出体外,祛邪的方法以《伤寒论》的汗、吐、下三法为原则。对汗、吐、下三法动用范围很广,有不少发挥。由于他在治疗上偏于攻下,后人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派别为攻下派。他主张治病先攻后补,在当时滥用补药成风的情况下有一定意义,但他对扶正与驱邪、攻与补的关系,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片面性。1217~1221年(兴定年间)被召补为太医,不久辞去。麻知几等将他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加以整理增订,编成《儒门事亲》40卷,一般认为该书的前三卷为张氏所亲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罗知悌

    【生卒】:1243?~1327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字子敬(一说字敬夫),号太无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是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弟子。他除继承刘氏之学外,还吸收了金代名医张从正、李杲两家的学说,在医学上别有新

  • 炼药

    即炼丹。见该条。

  • 理中安蚘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伤寒》帙之四方。人参三钱,白术、白茯苓、干姜各一钱半,川椒十四粒,乌梅三枚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气冲心痛,饥不欲食,吐蚘者。

  • 白附子汤

    《审视瑶函》卷五方。荆芥穗、防风、菊花、甘草、炮白附子、苍术、木贼、羌活、白蒺藜、人参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,水煎服。治乌风内障初起,两眼黑花昏昏。

  • 手背热

    证名。指两手背有发热感觉。《内外伤辨惑论·辨手心手背》:“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,病手心热,手背不热;外伤风寒则手背热,手心不热,此辨至甚皎然。”亦为伤寒邪在表之证。《万病回春·伤寒》:“手心热者,邪在里

  • 易简杏子汤

    见《医垒元戎》。即杏子汤第一方。见杏子汤条。

  • 鼻衄

    病证名。又名衄血、鼻沥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腑脏有热,热乘血气,血性得热即流溢妄行,发于鼻者,为鼻衄。”因肺热上壅所致者,症见鼻衄鼻干,咳呛少痰。宜清泻肺热,用桑丹泻白散加减。因胃热薰蒸所致者

  • 病机十九条

    指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。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,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,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,列为十九条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愿闻病机何如?……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;诸

  • 夹喉痈

    病名。系指痈发于喉之两旁,夹喉而生,故名。多由肝胃火毒上炎所引起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夹喉痈生喉两旁,肝胃毒热发其疮,疮与结喉痈同治,尤嫌痰壅不时呛。”治宜解毒、清热、消肿。方用仙方活命饮、

  • 伤寒总论

    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