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六。由风热闭塞腠理而成。皮肤出疹如粟,或红斑成片,色暗红如紫疥,瘙痒脱屑,甚则延及全身。治宜清热凉血疏风。内服凉血地黄汤或消风散。相当于紫癜类疾病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症见肛周皮赘下垂,自觉搔痒。宜驱风止痒,可服秦艽羌活汤,或手术治疗。即赘皮外痔。
证名。指泄泻由肺中燥火引起者。《医学传灯·泄泻》:“又有肺燥作泻者,人所不知,秋伤于燥,内热咳嗽,肺中之火无处可宣,传于大肠,故令作泻。”治宜清肺润燥,用清金润燥汤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钱秀昌撰。刊于1818年。本书系在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基础上参以作者的临床经验编成。卷1为人体要穴、正骨器械、骨度及脉诀;卷2为治伤三十六则,治疗金疮的理论与身体各部伤科疾病;卷
出《食疗本草》。即桑白皮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内伤短气之一。多由本元素弱,劳伤中气或大病后元气耗伤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气虚短气之症,气怯神离,言语轻微,气不接续。”脉象微弱或见浮大者,为阳微或真阳外越;脉细数、芤涩,为阴血不足。治宜
又名虎口纹、虎口三关脉纹。出唐·王超《水镜图诀》。观察指纹以诊断疾病,是儿科独特的诊病方法,其法主要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,以第一节为风关,第二节为气关,第三节为命关。纹在风关是
因邪气盛而正气尚未虚衰而致的证候。热性病的实证,表现高热,面赤,口渴,烦躁,谵语,或腹满痛而拒按,便秘,尿短赤,舌质苍老,苔黄干糙,脉实有力等。实证所结聚的邪气以气血郁结、热邪、水饮、停痰、食积、虫积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十大功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产后子宫下坠。参见子宫脱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