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五般聤耳之一。《疡医大全》:“耳内虚鸣,常出青脓。”即震耳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3卷。张山雷撰于1917年。卷1中风总论;卷2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;卷3古方平议。书中以中医理论为主,参照西医学说,对中风病的辨析与治疗论述颇详。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1933年重订本印行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十八方。熟地黄八两,石斛膏、线胶各四两,莲子、芡实各三两,麦门冬、茯神、五味子、沙苑子各二两,远志一两。为细末,金樱膏为丸。治肾脏精亏,相火易动难制,致梦遗精浊,烦劳即发
见《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》。即玉龙鞭,详该条。
即吐法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号小塘。仪真(今江苏仪征)人。以眼科著名,有七十二问,按照七十二个证候去辨明内外障眼的病情和预后。
①推拿穴位。出《推拿仙术》。一手有两穴,分别位于腕部阴池和阳池旁。治急慢惊风。《厘正按摩要术·取穴·阳掌图注》:“掌根上为阳池,下为阴池,二池旁为交骨。”②指妇女的骶尾关节部。参见交骨不开条。
病名。见明·岳甫嘉《妙一斋医学正印·种子篇》。亦名经行不止。多因血热损伤胞络,或劳损冲任,气虚不能摄血等所致。症见经来不止,淋沥无时。治宜凉血补血。方用四物汤加白术、黄芩、阿胶、茯苓、栀子、地榆、荆芥
指五脏所藏的精气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:“五精所并:精气并于心则喜,并于肺则悲,并于肝则忧,并于脾则畏,并于肾则恐。”
书名。不著撰人。约成书于公元八世纪。系敦煌出土之医学残卷。原书分若干篇,现仅存第一、二篇。首篇主论诊脉部位、三部九候、七诊、寸口诊脉法。二篇分述诊脉之轻重缓急、呼吸至数,以及弦、浮、滑、实、革、动、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