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吐黑水

吐黑水

证名。见《寓意草·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》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四:“黑水为胃底之水,此水且出,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手心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鬼魅灸入发一寸百壮,又灸间使、手心各五十壮。”《千金翼方》称:“灸黄法,手心中灸七壮。”近代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谓此穴位于手掌正中央。主治黄疸,百日咳,小儿疳疾,亦治

  • 评注史载之方

    见周氏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膻中发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选粹》卷四。即膻中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沙石淋

    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第八。又称沙淋、石淋。以小便排出沙石为主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五淋二浊源流》:“轻则为沙,重则为石。”详石淋条。

  • 救荒本草

    书名。明·朱(周定王)等原撰。4卷(又有2卷本、14卷本)。本书论述在荒馑时期,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代替食品,以解决饥荒等问题。作者通过调查访问将民间可供食用的各种救荒草木(包括根、苗、花、实等)逐一描绘

  • 五气

    ①五种气味:臊气,焦气,香气,腥气,腐气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天食人以五气。”张景岳注:“天以五气食人者,臊气入肝,焦气入心,香气入脾,腥气入肺,腐气入肾也。”②五运之气,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《

  • 五治法之一,亦是八法之一。即和法。具有调和、和解、缓和等作用。对不适宜于汗、吐、下的病证,则采用和法。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,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,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,也属和法。和之不已,再用取法

  • 秦越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扁鹊条。

  • 大分

    出《素问·长刺节论》。分,指肌肉的会合处。较多肌肉会合之处为大分,较少肌肉会合之处为小分。

  • 土方

    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