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名。3卷。清·曾鼎撰。刊于1814年。作者认为“治病定症,务在诊脉为主”,故此书着重阐述脉学。上、中卷论切脉的重要性,切脉法,并阐发《濒湖脉学》、《四言举要》脉学义理。下卷以问答形式论述伤寒五法大旨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明·张洁《仁术便览》卷四。即红丝疔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马莳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正伦条。
书名。3卷。清·陈耕道撰。刊于1801年。卷上辨论章,系疫痧(即猩红热)的总论部分;卷中见象章,为疫痧证治;卷下汤药章,列所用方药,并订立了疏达、清散、清化、下夺和救液五法,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。附汤药
①水谷精华的轻清部分。《灵枢·动输》:“胃为五脏六腑之海,其清气上注于肺。”②即清气分热。见该条。《温热论》:“到气才可清气。”③秋令清肃之气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秋气劲切,甚则肃杀,清气大至,草
①推拿手法中动作比较单一的基本操作方法。如按法、摩法、推法、拿法、扳法、摇法等。许多手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成。如小儿推拿中的按弦走搓摩法即由按、搓、摩三种基本手法组成。②推拿各学术流派中最主要或
五脏病邪之一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肺,则病皮肤痛,寒热,上气喘,汗出,咳动肩背。”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涩甚者,肺邪干心也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为阳虚或阴虚,椒疮日久失治,疳疾上目,泪泉疾病等引起的证候,“视珠外神水枯涩,而不润莹”(《审视瑶函》)。证见泪液减少,甚则枯竭,不能润泽目珠。视之暗淡失泽,转动欠灵,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