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天宝本草》。为阴地蕨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少阳络脉,见该条。
五疸之一。出《金匮要略·黄疸病脉证并治》。多因酒疸、女劳疸等日久不愈,肝肾虚衰,瘀浊内阻所致。症见身黄不泽,目青,面额色黑,心中懊憹,肤燥,爪甲不仁,大便黑,膀胱急,足下热,脉浮弱;甚则腹胀,如有水状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枳椇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子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夜半而阴陇为重阴。”参十二时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黄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即痘疮入眼,或痘疹入眼。详各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为苍术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明远。湖南潭阳(今属黔阳地区)人。长于儿科。撰《幼科汇诀直解》9卷,对于幼儿临症诊治,各种病证,包括外伤、疯狗咬伤、误吞异物等,皆有论述。所列治法中,列有初生病推拿法。
病名。又名眼弦赤烂生虫、风沿烂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丹溪云:风沿眼系上,膈有积热,自饮食中挟怒气而成。顽痰痞塞,浊气不降,清气不上升,由是火益炽而水益降,积而久也。眼沿因脓渍而肿,于中生细小虫丝,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