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珍珠囊药性赋条。
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热的方法。如气虚发热,症见身热有汗、渴欲热饮、少气懒言,舌嫩色淡,脉虚大者,用补中益气汤。产后或劳倦内伤发热,症见肌热面赤、烦渴欲饮,舌淡红,脉洪大而虚,用当归补血汤。
审察舌、鼻、目、口唇、耳等苗窍的变化,作为识别内脏病变的参考。如心火炽盛可见舌赤糜烂;邪气壅肺,可见鼻翼煽动;肝胆湿热,可见目睛发黄;脾胃虚寒,可见口唇淡白;肾气亏损,可见耳鸣等。参见五官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五。即关节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史宝条。
临床分科名称。见《喉科指掌》。系指传统医学论治咽喉、口齿病的专门学科。又叫咽喉科、喉咙科、咽喉口齿科。早在唐代太医署中便设有耳目口齿科,为中医五官科的雏形。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,对喉科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七方。竹沥一斗四升,独活、芍药、防风、茵芋、甘草、白术、葛根、细辛、黄芩、川芎各二两,桂心、防己、人参、石膏、麻黄各一两,生姜、茯苓各三两,乌头一枚。为粗末,以竹沥煮取四升,分六次服
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产后心烦,由余血奔心,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。……宜祛瘀血为主,服金黄散。七日后作虚烦治,服麦门冬散。”
推拿手法名。①即摇法。②即摩法。各见该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奸黄者,是鬼黄变入奸黄也。面目遍身俱黄,言语失错,心神狂乱,诈奸黠如不患人,若不与漱,即口舌干燥,气喘者难治。”治用点烙法或内服犀角散方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