噎膈证的一种,与上膈相对。指进食后,过一段时间,食物才吐出。《灵枢·上膈》:“虫为下膈,下膈者,食晬时乃出。”张志聪注:“病在膈上者,食饮入而还出;因于膈下者,食入,晬时乃还。”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轮上一颗如赤豆。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枸橘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洋蓍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内蒙古中草药》。为蓍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。是研究人体脏腑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。它认为人体是以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为中心,以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等六腑相配合,以气、血、精、津液为物质基础,通过经络
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太阴主三阴之表,故为开。
即扶桑丸,见该条。
即亡津液。详该条。
指胆。见《千金要方·胆府脉证第一》。即中精之腑。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原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王烂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