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心气盛。详该条。或以阳热程度较重者称心阳盛,可见烦躁发狂等症。
见《灵枢·根结》、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等篇。古时用此来解释经络学说中三阴三阳气机变化的特点。(按“关”原文作“开”,应据《黄帝内经太素》卷十《经脉根结》及《素问·阴阳离合论》新校正引《九墟》文改为“关
参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。
病名。又名风弦赤烂、胎风赤烂。新生儿或婴儿眼弦赤烂。多因胎毒或由脾胃蕴积湿热,复感风邪,风与湿相搏,结于眼弦而发,或由椒疮涩痒揉擦太过而致睑缘糜烂,胶粘。治宜祛风除湿,清热解毒,湿重用除湿汤;热毒重者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昆明鸡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度之一。出《素问·方盛衰论》。度量病人脏腑经络的俞穴,为针灸治疗的重要步骤。《灵枢·本输》、《素问》的《气穴论》、《气府论》等篇,记载了人体经脉的重要俞穴及其部位。
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黄柏药材之一种,详该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椿白皮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本草家。善于辨别中草药,撰有《加诠杂注本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