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凤草

猜你喜欢

  • 发泡

    外治法之一。亦称起泡、提泡。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,敷贴于特定部位上,使之发泡的治法。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;斑蝥研粉,放于小膏药中心,贴项两侧(患左贴右,患右贴左)治急性扁桃体炎(贴后三、四小时起泡

  • 目碜涩

    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碜,参杂砂土之意。本症指目有沙涩感,详目沙涩条。

  • 铁巴掌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半枫荷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内伤蓄血

    病证名。指蓄血是由于内伤所致者。其症胸胁或小腹急痛,宜桃仁承气汤或抵当汤,随痛之高下选用之。体虚者,可略加桂、附;若下血瘀滞,色晦不鲜者,酌加温补气血之品。参见瘀血条。

  • 八关

    八邪穴的别名,见《经穴汇解》。参见“八关大刺”条。

  • 大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DU14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。《肘后备急方》作大槌,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大。别名百劳、上杼。属督脉。手、足三阳、督脉之会。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,约与肩平高。布有第八颈神经

  • 茶枯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茶子饼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苏学士方

    见苏沈良方条。

  • 阴包毒疮

    病名。出《洞天奥旨》卷九。即阴包毒。见该条。

  • 足趾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热病……于其俞及下诸趾间,索气于胃胳,得气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