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古钩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甲疽。见该条。
见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手掌参之简称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血满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砭石。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:“镵石、针艾治其外也。”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苏木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·消渴病诸候》:“渴利者,随饮小便故也。由少时服乳石,石热盛,时房室过度,致令肾气虚耗,下焦生热,热则肾燥,燥则渴。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,故随饮小便。以其病变,多发痈疽。”《奇效良方》
病证名。指因湿热内结,通降失调所致的腹痛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:“湿热腹痛,按之愈甚,宜升提,利小便。宜升麻、柴胡、防风、葛根、木通、黄连、黄芩、滑石、车前。不愈,微利之,宜加熟大黄,即土郁
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回回蒜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伤寒心镜别集》、《张子和心镜别集》。金·常德撰。全书只七篇短文,首论双解散用法,并讨论了伤寒的一些治法,传经以及亢则害、承乃制等问题,后人将其附刊于《河间六书》之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