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即呃逆。《医林改错》卷上:“呃逆俗名打咯忒。”详呃逆条。
古病名。即肝积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肝脉……微急为肥气,在胁下,若覆杯。”《难经·五十四难》:“肝之积,名肥气。在左胁下,如复杯,有头足。久不愈,令人发咳逆疟,连岁不已。”《济生方》卷四:“肥气
白苔中心变黄,是表邪未罢,传里化热之象。若膀胱气化不利,水饮停胸,除有表证外尚可见烦渴,渴欲饮水,水入则吐,苔白中黄而粘腻,宜五苓散加益元散治疗(见《伤寒金镜录》)。
见孙文垣医案条。
即驱虫。详该条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鼠妇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生于肘部上端的肿瘤。见清·高梅溪《外科图说》卷三。
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胞肉生疮者,此脾胃热毒,胞肉肐或风粟变而为疮,血热化脓,腐烂腥臊,流汁流脓,浸渍黑睛生翳,眼如硃砂之色。”治法:宜泻火解毒为主。内服清胃散、三黄汤之类加减。参见针眼条。
【介绍】:见丁瓒条。
证名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卷九。又称腰脚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