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卷。清·张琰撰。刊于1741年。卷1~2载药性、痘疹诊法及治疗大要;卷3介绍种鼻痘之法;卷4~8为痘疹各期的证治;卷9痘后杂症及调治;卷10女子痘症;卷11麻疹论治;卷12麻痘诸方。其治痘之法遵循
见《产宝》。即月经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DU14出《素问·气府论》。《肘后备急方》作大槌,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作大。别名百劳、上杼。属督脉。手、足三阳、督脉之会。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,约与肩平高。布有第八颈神经
指五色不见于本脏分布的部位,而见于其它部位。《灵枢·五色》:“色者,青黑赤白黄,皆端满有别乡。”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即涌泉疽。见该条。
见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即鲜黄连,详该条。
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七。即瘤之别称。详该条。
①有阴而无阳。《丹经》:“孤阳不生,独阴不长。”②经外奇穴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张文仲灸法,疗卒心痛不可忍,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,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。炷如小麦大,下火立愈。”《奇效良方》作奇穴,
即门牙。《金匮要略·痉湿暍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中暍,……前板齿燥。”参见门牙条。
即头骨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