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三方。大黄二两,朴硝(后下)一两。水煎,倾桶内,先熏后洗。治痔疮肿痛。
【生卒】:1461~1556【介绍】:明代女医家。字允贤。江苏无锡人。生平事迹未详。著有《女医杂言》一书。
指八种谷物。有二说:①《本草注》为:黍、稷、稻、粱、禾、麻、菽、麦;②《续古文苑》·隋·李播《天文大象赋注》为:稻、黍、大麦、小麦、大豆、小豆、粟、麻。
出《温热论》。治疗温病表证挟湿的方法。温病初起挟有表湿,于辛凉解表剂中加用芦根、滑石一类渗淡利湿药,使湿从下去,温热即易于清解。
指面部热如火灼者。多因胃家郁热,或饮食不节,湿火上行,独燎其面所致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面热者足阳明病。”治宜清泄为主。方用调胃承气汤、升麻黄连汤等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生于耳根处的肿疡。由少阳胆经风热所致。初起耳根处肿大如痰核,按之不动而微疼,肿势渐增,状如伏鼠,焮赤疼痛。若身发寒热者,荆防败毒散汗之;发热肿痛甚者,仙方活命饮加升麻、柴胡
运气术语。五运主岁之中,木运太过的名称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木曰发生。”谓木气盛则宣发生气,万物以荣。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十三丁之一。患处皮肉相连,色乌黑如豆,甚硬,刺之不入,肉微疼。治见疔疮条。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手少阴之筋,起于小指之内侧,结于锐骨,上结肘内廉,上入腋,交太阴,挟乳里,结于胸中,循臂(据《甲乙》、《太素》应为“贲”),下系于脐。”经筋从手小指内侧起始,结于锐骨(
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方。天门冬(去心)、远志(去心,甘草煮)、黄芪、白芍药、麦门冬(去心)、藕节、阿胶(蛤粉炒)、生地黄、当归、人参、没药、炙甘草各一钱。加生姜五片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思虑伤心,吐血衄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