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拿穴位。出《幼科推拿秘书》。位于小指及第五掌骨远端旁的尺侧一线。有清心止热作用。《幼科推拿秘书·穴象手法》:“水底穴,在小指旁,从指尖到乾宫外边皆是。”参见水底捞月条。
五脏气逆证中,肾气上逆的症状,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欠,呵欠;嚏,喷嚏。高士宗《素问直解》:“病气在肾,则为欠为嚏,欠者阴阳相引;嚏者,阴出于阳也。”临床上,肾虚精不足以养神者,常见精神萎靡不振,呵
运气术语。同于岁气的药物或食物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先岁物何也?天地之专精也。”张景岳注:“岁物者,得天地专精之化,气全力厚,故备所当先也。”参岁谷条。
五脏与五体相合,脾主要合于肉。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,肌肉丰满与消瘦,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。《素问·五藏生成篇》:“脾之合肉也,其荣唇也。”
证名。指邪热滞积于里者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热积,寒取之。《千金》硝石丸,醋煮三棱丸、神功助化散、圣散子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热积,伤热成积,或吐或泻,头晕,腹痛,心中烦躁也。
古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脱肛。详脱肛条。
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六:“人先天地痛,忽被鬼邪所击,当时心腹刺痛,或闷绝倒地,如中恶之类。其得差之后,余气不歇,停住积久,有时发动,连滞停住,乃至于死。死后注易傍人,故谓之鬼疰也。”可选用犀角散
证名。又名大热。见《幼幼新书》。极热临床见于伤寒发热,脚气毒遍内外,烦热口疮、狂叫等证。《千金翼》以七水凌主大热。参见七水凌条。
见流注指要赋条。
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姜天叙撰。刊于1796年。本书重点论述中风、虚劳、水肿、臌胀、呕吐及噎膈反胃诸病症。并对霍乱、关格等杂病作了简略的介绍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