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诗词古文>庞德公生平

庞德公生平介绍

庞德公,字尚长,荆州襄阳人,东汉末年名士、隐士。庞德公与当时徐庶、司马徽、诸葛亮、庞统等人交往密切。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"卧龙",庞统为"凤雏",司马徽为"水镜",被誉为知人。对诸葛亮、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,并得到诸葛亮的敬重。庞德公最后隐居于鹿门山,采药而终。>>查看庞德公的诗词古文

后世纪念

  襄阳鹿门寺中有三高祠、庞公制药洞、拜师堂等与庞德公有关的纪念性建筑。

  其中三高祠建于嘉靖四年,前身为庞公祠,初建时间无史可稽,后被三高祠所取代并受后人祀拜。

  三高祠是为了纪念东汉名士庞德公和唐代诗人孟浩然、皮日休而建。三高祠现有后殿三间,殿后有“灯公泉”、“暴雨池”,前有“龙泉池”等景。古往今来,均为游人所向往。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多有吟诵。襄阳鹿门寺中还有庞公制药洞、拜师堂等与庞德公有关的纪念性建筑。

生平

耕读为业

  庞德公,字尚长。(然而宋书此处的尚长应是指后汉的隐士向长,而非庞德公之字)襄阳人,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,从来没有进入过城府。平日在田里耕作耕作,夫妻相敬如宾。休息时,正襟危坐,以弹琴、读书作为自己的乐趣,神情严肃。
友善好客

  庞德公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土极为友善,亲密无间,过往颇多。曾与司马徽、庞统等人屋宇隔水相望,常常欢聚,荡舟或涉水相访,无牵无挂、自得安闲。

  有一天,司马徽来庞德公家,恰巧德公渡沔水去极少,祭祀先人的坟墓,他竟直入庞德公家的房屋内部,把庞德公妻子儿女叫来,并要求他们快点做黍饭招待自己,并说:“徐庶曾说有客人要来与我和庞德公谈论。”庞德公妻子儿女皆罗列食物,拜司马徽于堂中,奔跑着供设饮食。不久,庞德公回家,和司马徽见面,朋友之间竟像家人一样亲密无间,没有主客之分。

  司马德操小庞德公十岁,把庞德公当兄长,称庞德公称为”庞公“。“庞公”之名由此而来。

淡泊名利

  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庞德公进府,庞德公都不屈身就职。于是,刘表亲自去聘请庞德公。

  刘表对庞德公说:“你保全了你一个人,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?”庞德公笑着回答刘表:“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,晚上有栖息的地方,龟鼋在深渊下面作穴,晚上有归宿,人的取舍与行为举止也是人的巢穴,万物都是只为各自得到栖宿的地方,所以天下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。”

  庞德公以耕作为业,所以他的妻子儿女在前耕耘。刘表指着他的家人问庞德公:“先生住在田亩之中,不肯出来做官,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?”庞德公回答:“世上的人追慕名利,只会留给子孙危险;而我留给子孙的是安居乐业,只是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同罢了。”

  刘表问庞德公危险的原因,庞德公回答说:“尧、舜将天下的土地授予他的臣子,而没有偏爱;让他的儿子在民间生活,而无骄傲的神情。丹朱、商均和我,得以保全生命而终。禹、汤虽得到了天下,便把国家交给自己的亲人,使桀败退,迁徙南巢;纣的首级被悬挂在周的旗织上,而他们的宗族被敌人俘获。禹、汤难道不比丹朱、商均愚蠢?这就是其处境危险的原因。周公摄政时,杀害他的兄长。如果此前让周公和他的兄弟食用粗劣的汤羹,居住蓬蒿下面,哪有像这样的危害!”刘表只得叹息而去。

诲人重教

  庞德公评价诸葛亮为“卧龙”,庞统为“凤雏”,司马徽为“水镜”。

  诸葛亮十分尊敬待德公,每次探访庞德公,都独自一人拜见于床下。后来诸葛亮逐渐得到庞德公的注意和重视。

  庞统是庞德公的从子,年少时纯朴诚恳,还没有人认知。只有庞德公重视庞统,后来庞德公又向司马徽推荐庞统。司马徽便与庞统谈论,不分昼夜。谈论后,司马徽对庞统感到非常惊异,叹服地说:“庞德公实在是知人,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呀。”并称庞统是南州士之首。

隐居鹿门

  后来,庞德公带着妻子儿女登鹿门山,以采药为原因,不再归来。

家庭成员

  庞山民(又作庞倦民),魏黄门吏部郎,娶诸葛亮二姐为妻。

  庞焕,字世文。晋牂牁太守。

从子

  庞统,字士元。刘备谋士,任军师中郎将。

  庞林,庞统之弟,蜀荆州治中从事,后任魏钜鹿太守,封列侯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家珍

    张家珍(一六三一—一六六○),字璩子。东莞人。家玉仲弟,祖明教、父兆龙俱布衣。明桂王永历元年(一六四七)年十六,从家玉起兵抗清。家玉殁,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,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。广州再破,隐于铁园,家居养父,折节读书,年未及三十而卒。遗作由友人编为《寒木居诗钞》一卷。清陈伯陶《胜朝粤东遗民录》卷二有传。张家珍诗,以清光绪三十二年(一九〇六)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《寒木居诗钞》为底本,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《沧海丛书》本《张文烈遗集》附刻之《寒木居诗钞》。

  • 雪梅

    明僧。吴人。嘉靖中游金陵,不拘戒律,日饮茗,间或食酒肉。专修净土宗。每见法师讲经,便笑曰:“乱说。”偶出一语驳难,闻者汗下无以应。工诗文,自序其诗,每以寒山、拾得自况。

  • 方婉仪

    方婉仪(1732~1779)一作畹仪,字仪子,生于雍正十年六月二十四日,此日据传为荷花生日,方婉仪有“我与荷花同日生”之句,故自号白莲、白莲居士,安徽歙县人。广东布政使方愿瑛孙女,国子学生方宝俭女儿。自幼跟随父亲和姑母方颂玉学习诗画。18岁嫁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为妻。家住扬州城内弥陀寺附近(今扬州市弥陀巷46号,罗聘为其起名“朱草诗林”),婚后育有二子(罗允绍、罗允赞),一女(罗芳淑)。著有《学陆集》、《白莲半格诗》。《学陆集》有婉仪自跋,《白莲半格诗》罗聘序。

  • 戚夫人

    戚夫人(前224-前194年)亦称戚姬。秦末定陶人,刘邦受封汉王後,进入后宫,得到汉王刘邦的百般宠幸,生下刘邦的第三子刘如意。刘邦死後,刘盈即位,吕后为皇太后,囚戚夫人于永巷,让其每日舂米,戚夫人不甘被贬为舂工,于是通过唱怨歌形式,希望有人能告诉她儿子刘如意以及大臣,自己被贬做舂工,吕后得知戚夫人不甘失败,于是派人将其做成人彘。

  • 范致大

    范致大,字德原,号甘泉。无锡人。工古文词。以经明行修。任常州路儒学教授。与张伯雨、杨铁崖、倪云林辈友善,相唱和。时人宝其文词,如获琬琰。著《金帚录》。

  • 俞渊

    俞渊,字希曾,号克庵,无锡人。国子生。俞宪长子。

  • 郭麐

    郭麐(lín)(1767~1831)字祥伯,号频伽,因右眉全白,又号白眉生、郭白眉,一号邃庵居士、苎萝长者。江苏吴江人。著作主要有《灵芬馆诗集》(《初集》四卷,《二集》十卷,《三集》四卷,《四集》十二卷,《续集》八卷,《杂著》二卷,《杂著续编》四卷)、《江行日记》一卷、《唐文粹补遗》二十六卷,以及《蘅梦词》、《浮眉楼词》、《忏余绮语》各二卷等。

  • 陈亚

    陈亚(约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)字亚之,维扬(今江苏扬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。咸平五年(公元1002年)进士。尝为杭之于潜令,守越州、润州、湖州,仕至太常少卿。家有藏书数千卷,名画数十轴,为生平之所宝。晚年退居,有“华亭双鹤”怪石一株,尤奇峭,与异花数十本,列植于所居。亚好以药名为诗词,有药名诗百首,其中佳句如“风月前湖夜,轩窗半夏凉,”颇为人所称。药名词如生查子,称道之者亦多。少孤,长于舅家,受其舅影响,熟谙,药名,有药名诗百馀首。

  • 醉客

    醉客,失其名,孝宗淳熙十一年(一一八四)曾于临安向一科举失意士人索酒。事见《夷坚志·三志壬》卷五。

  • 袁傪

    陈郡人。玄宗天宝十五载,登进士第。历监察御史。代宗宝应元年,为河南副元帅李光弼行军司马。广德元年,率军平浙东袁晁,进太子右庶子。旋平宣州方清,大集文士赋诗。大历十二年至十四年间,任兵部侍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