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诗词古文>郝大通生平

郝大通生平介绍

郝大通(公元1149--1212)名璘,字太古,号恬然子,又号广宁子,自称太古道人,法名大通。宁海(今山东牟平)人。自幼通读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,犹喜《易经》,洞晓阴阳、律历、卜筮之术。不慕荣仕,禀性颖异,厌纷华而慕淡雅,渐隐以卜筮自晦。金大定七年(公元1167年)(一说大定八年,公元1168)皈依全真教,大定十五年于沃州行乞时突有所悟,于桥下苦修六年,人称“不语先生”。九转功成后,往北传教。>>查看郝大通的诗词古文

人物生平

  初始时期

  大定七年(1167)重阳自关西到宁海,见大通资禀高古,所习不凡,便欲感发点化他。于是背肆而坐,请大通占卜,大通说:“请先生回头。”重阳说:“你为什么不回头?”大通颇感惊异,起身作礼,邀重阳赴他处闲话。第二天晚在朝元观,大通献诗云:“同席诸君乐太古,未明黑白希夷路,今朝得遇达人吟,伏望先生垂玉句。”重阳答道:“口爱郝公通上古,口谈心非神仙路,足间翠雾接来时,日要先生清静句。”大通看后,得意而归。从此来往亲密。因有老母,未即入道。

  第二年,母亲去逝,大通于是离家,于三月跟从重阳到昆仑山烟霞洞,焚香敬谒,请列门弟,甘洒扫之役。重阳于是赐名:璘,号恬然子,又解衲衣撕去其袖而给他。说:“不要担心无袖,你当自成。”这大概是传法寓意。

  九年(1169),宁海有人构建金莲堂请重阳,重阳挈邱刘等众前去居住。大通携瓦罐乞食,不小心触碎瓦罐,重阳又另授一罐,且题颂其上云:“扑碎真灰罐,却得害风观,直等悟残余,有个人人唤。”马、谭、刘、邱四师跟从重阳西去,留大通与王玉阳留居铁查山。

  发展时期

  十一年(1171)大通听说重阳登仙,四子已入潼关,于是西游寻访。十二年(1172)葬重阳祖师于祖庭,大通欲与四子同庐墓侧,长真激将他说:“跟随别人脚跟转,能了道吗?”。第二天辞别,到歧山奇遇神人传授《易》之大义。

  十三年(1173)过大庆关东行,翱翔于赵魏之间,十五年岁乙未(1175)乞食于沃州,才悟重阳密语,涣然开发,于是在石桥下默然静坐,饥渴不求,寒暑不变,人馈则食,不馈则不食。虽有人侮狎戏笑也不发怒。常被儿童游戏叠砖石为塔于头顶,嘱咐他不动,大通头竟然不侧。河水泛溢而不动,也不伤。如是缄口不言,身如槁木而心似死灰过了六年,世人呼他“不语先生”。如此水火颠倒,阴阳和合,九转之功遂成,于是忻然而起,杖履北游,盘桓于真定之间,真定少尹郭长倩前来拜谒,竟一顾而不可得,嗟异离去。

  二十二年(1182)大通又与神人遇,受大《易》秘义,自此为人言未来事不差毫发。到阳居观,升堂演道,远近来听者,常数百人,大通阐化十方,专以利物度人为己任。曾经作《悟南柯》示众云:“地肺重阳子,昆仑太古仙,二人结约未生前,托居凡世飞下大罗天。共阐玄元教,行藏度有缘,奈何不悟似流泉,别后相逢,再约一千年。”

  后到咸平,与高士王贤佐同游,贤左右相从者也常十数人,占筮之应,十中八九,却比不上大通的灵验。于是众人拜请大通为师,大通传授秘义。贤佐因之此名动阙庭。

  巅峰时期

  明昌初(1190)东归宁海。一天欲要作图,遽索纸笔,其徒范园曦说米粥已熟,请食后再画。大通说:“赶快拿纸笔来,我正得意,没时间食粥。”笔入手,布纸挥染,疾若风雨,不一会作成三十三图,其旨意都是天人之蕴奥,古贤之未发者。还有天长预告候子真之火,恩州夜入王镇国之梦,人之休咎,道之行否,兵革所临之期,凡有言之于其前,莫不验之于其后,史馆张邦直子中所谓惊动人之耳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蒲松龄

    蒲松龄(1640-1715)字留仙,一字剑臣,别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。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。19岁应童子试,接连考取县、府、道三个第一,名震一时。补博士弟子员。以后屡试不第,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。为生活所迫,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,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,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,舌耕笔耘,近40年,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。1715年正月病逝,享年76岁。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《聊斋志异》。

  • 胡奎

   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,字虚白,号斗南老人。明初以儒征,官宁王府教授。有《斗南老人集》。

  • 邹宫

    邹宫,字藏九,一字补鸥,岁贡生。无锡人。

  • 孔丘

    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―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子姓,孔氏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)人,祖籍宋国栗邑(今河南夏邑),中国古代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创始人。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,在世时就被尊奉为“天纵之圣”“天之木铎”,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至圣先师、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、万世师表。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其人被列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

  • 周知微

    周知微,字明老,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。哲宗绍圣四年(一○九七)进士。为晋州县尉,至京求教授不得,一夕而卒。事见《嘉泰吴兴志》卷一七、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卷五三。今录诗三首。

  • 郑大谟

    郑大谟,字孝显,号青墅,侯官人。乾隆庚戍进士,官泌阳知县。有《青墅诗钞》。

  • 刘义庆

    刘义庆(403—444)汉族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字季伯,南北朝文学家。自幼才华出众,爱好文学,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,聚于门下。刘宋宗室,袭封临川王,公元444年(元嘉21年)死于建康(今南京)。除《世说新语》外,还著有志怪小说《幽明录》。

  • 苏味道

    苏味道(648—705),唐代政治家、文学家。赵州栾城(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)人,少有才华,20岁举进士,累迁咸阳尉。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,苟合取容,处事依违两可,时称“苏模棱”。因阿附张易之,中宗时贬郿州刺史,死于任所。与杜审言、崔融、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,与李峤并称苏李。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,诗多应制之作,浮艳雍容。但《正月十五夜》(一作《上元》)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,为传世之作。原有集,今佚。《全唐诗》录其诗16首。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,其一子留四川眉山,宋代“三苏”为其后裔。

  • 周舍

    (469—524)南朝梁汝南安成人,字升逸。周颙子。博学精义理。起家齐太学博士。入梁,召拜尚书祠部郎,礼仪损益,皆自舍出。累迁尚书吏部郎、太子右卫率、右卫将军。国史诏诰,军旅谋谟,皆兼掌之。预机密二十余年。性俭素,如布衣之贫者。官至右骁骑将军。

  • 薛蒙

    河东汾阴人,字中明。韦温婿。文宗开成中登进士第,历陈许观察判官、监察御史。宣宗大中间,历考功、司勋郎中。时崔铉为相,与温善,蒙因得参与议论,干谒者奔走其门,时人为谚以讥之。能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