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诗词古文>吴激生平

吴激生平介绍

吴激(1090~1142)宋、金时期的作家、书画家。字彦高,自号东山散人,建州(今福建建瓯)人。北宋宰相吴栻之子,书画家米芾之婿,善诗文书画,所作词风格清婉,多家园故国之思,与蔡松年齐名,时称“吴蔡体”,并被元好问推为“国朝第一作手”。>>查看吴激的诗词古文

介绍

  吴激有文名,书法俊逸,绘画得其岳父米芾笔意。北宋钦宗靖康二年(1127),奉命使金,次年金人攻破东京,金人慕其名,强留不遣,命为翰林待制。天会十四年十月,为高丽王生日使,出使高丽。金皇统二年(1142)出知深州(今河北深县),到官三日卒。诏赐其子钱百万、粟三百斛、田三顷以周其家。

  有《东山集》《东山乐府》,已佚。存诗收入《中州集》,词收入《全金元词》。赵万里《校辑宋金元人词》辑为《东山乐府》一卷。《金史》卷一二五有传。

词作轶事

  据元好问的《中州乐府》记载;一次宇文虚中与吴激等在张侍御家饮酒会宴,座中发现一位佐酒歌妓原是大宋宗室之后,如今却也流落异乡,沦为歌妓。坐中诸公感慨万千,遂皆作乐章一首。其中宇文虚中首作《念奴娇》:

  疏眉秀目,看来依旧是,宣和妆束。飞步盈盈姿媚巧,举世知非凡俗。

  宋室宗姬,秦王幼女,曾嫁钦慈族。干戈浩荡,事随天地翻复。

  一笑邂逅相逢,劝人满饮,旋旋吹横竹。 流落天涯俱是客,何必平生相熟。

  旧日黄华,如今憔悴,付与杯中醁。兴亡休问,为伊且尽船玉。

  时为文坛盟主的宇文虚中感觉不错,有些看不起别人,直到看到吴激《人月圆·南朝千古伤心事》后,才自觉不如,之后有人找他作乐府词,宇文虚中都介绍到吴激那里。从此他对吴激推崇备至,刮目相看。

文学成就

  吴激词多作于留金以后 。篇数虽不多,皆精微尽善,虽多用前人句,其剪裁点缀,若皆天成。今存20余首,题材不广,但工于写景,如“山侵平野高低树,水接晴空上下星”(《三衢夜泊》);“地偏先日出,天迫众山攒”(《鸡林书事》)。他的《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》、《岁暮江南四忆》等诗,含蓄地表达了乡国之思。

  吴激为金初词坛盟主。他的《诉衷情》、《满庭芳》“谁挽银河”等造语清婉,哀而不伤,在当时曾脍炙人口,其《人月圆》□括前人诗语,自然得体,尤为人所传诵:“南朝千古伤心事,犹唱《后庭花》。旧时王榭,堂前燕子,飞向谁家?恍然一梦,仙肌胜雪,宫髻堆鸦。江州司马,青衫泪湿,同是天涯!”这是为北宋被掳宫人写的一首词,宇文虚中(叔通)看后自愧不如,是后人有求作乐府(词)者,叔通即批云:“吴郎近以乐府名天下,可往求之”。(《中州乐府》元好问注)其影响之大,并被元好问推为“国朝第一作手”。清人陈廷焯亦谓:“金代词人,自以吴彦高为冠,能于感慨中饶伊郁,不独组织之工也。同时尚吴蔡体,然伯坚非彦高匹。”又曰:“金词于彦高外,不得不推遗山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月船

    周月船,与王同祖有交(《两宋名贤小集》卷三○四《学诗初稿·与月船周君话别》)。

  • 荀仲举

    北齐颍川人,字士高。仕梁为南沙令。从萧明于寒山,被执。入文林馆,除符玺郎,后以年老家贫出为义宁太守。

  • 鹿虔扆

    鹿虔扆(yǐ)五代词人,生卒年、籍贯、字号均不详。早年读书古诗,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,即以此立志。后蜀进士。累官学士,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、进检校太尉、加太保,人称鹿太保。与欧阳炯、韩琮、阎选、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,忌者号之为“五鬼”。蜀亡不仕。其词今存6首,收于《花间集》,其词含思凄惋,秀美疏朗,较少浮艳之习,风格近于韦庄,代表作《临江仙》。今有王国维辑《鹿太保词》一卷。另据当代知名学者考证,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,而所谓“五鬼”之说,纯属虚构。

  • 周玉衡

    (1782—1856)湖北荆门人,字器之,号润山。嘉庆十二年举人。咸丰中官至江西按察使,总理吉安军务。曾率兵与太平军交战,守吉安月余,粮尽援绝,城破而死。

  • 郑鸿

    郑鸿,字伯臣,曲阜人。诸生。有《怀雅堂诗存》。

  • 郑绍

    生卒年不详。思宗之子。郡望荥阳(今属河南)。玄宗天宝初任武进尉,后改仕金乡丞。事迹散见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五上》、《国秀集》目录。芮挺章选诗1首入《国秀集》。《全唐诗》存诗1首。

  • 方夔

    夔,一名一夔,字时佐,淳安人。生于宋季,尝从何潜斋游,究心义理之学。攻举子业,不利于有司。退隐富山之麓,扁其堂曰「绿猗」,授徒讲学其间,自号知非子,学者称富山先生。所著有《富山懒稿》。曾孙宗大编次,五世孙文杰刻之。明正统间,同邑周瑄为之序,谓其文词声容雅淡,不为体裁音节之所拘。

  • 李子中

    李子中,生卒年不详。大都(今北京)人。元朝杂剧家。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。曾官知事,除县尹。所作杂剧凡二种:《崔子弑齐君》、《贾充宅韩寿偷香》。又《重订曲海总目·元人杂剧》著录李子中尚有《范蠡归五湖》其本事殆取自《史记》卷四十一《勾践世家》中范蠡事改编而成。《元人杂剧钩沉》中辑有元杂剧作家赵明道《陶朱公范蠡归湖》第四折。

  • 杨无咎

    杨无咎(1097~1171)字补之,杨一作扬,一说名补之,字无咎。自号逃禅老人、清夷长者、紫阳居士。临江清江(今江西樟树)人,寓居洪州南昌。绘画尤擅墨梅。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。书学欧阳询,笔势劲利。今存《逃禅词》一卷,词多题画之作,风格婉丽。生平事迹见《宋史翼》卷三六。

  • 义净

    (635~713)唐代译经僧。河北涿县人,一说齐州(山东历城)人,俗姓张。字文明。幼年出家,天性颖慧,遍访名德,博览群籍。年十五即仰慕法显、玄奘之西游,二十岁受具足戒。自圣历二年(699)迄景云二年(711),历时十二年,译出五十六部,共二三○卷,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,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,与鸠摩罗什、真谛、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。师于译述之余,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,盛传京洛。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,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。先天二年正月入寂,世寿七十九。建塔于洛阳龙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