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徐惠
徐惠(627年―650年),湖州长城人(今浙江省长兴县人),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。生于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。年少时便才华出众。唐太宗听说后,将她纳为才人。后被封为婕妤,接着又升为充容。贞观二十三年(公元649年),唐太宗驾崩,徐惠哀慕成疾,不肯服药,求早死。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。永徽元年(公元650年)病逝,年仅二十四,被追封贤妃,陪葬昭陵石室。
- 姜特立
姜特立[公元?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],字邦杰,浙江丽水人。生年不详,卒于宋光宗绍熙中。以父恩补承信郎。淳熙中,(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)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;擒海贼姜大獠。赵汝愚荐于朝,召见,献诗百篇。除阁门舍人,充太子宫左右春坊。太子即位,除知阁门事。恃恩纵恣,遂夺职。帝颇念旧,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。宁宗时,官终庆远军节度使。特立工于诗,意境超旷。作有《梅山稿》六卷,续稿十五卷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行于世。
- 褚玠
褚玠(528—580),字温理,祖籍阳翟(今河南禹州)。9岁时父母双亡,为其叔父褚随收养。长大后博览群籍,下笔成文。他的文风朴实严谨,作文引经据典,不尚词藻。入仕之初任王府法曹,后转外兵记室。南朝陈文帝天嘉年间(560—566),兼任通直散骑常侍,升太子庶子、中书侍郎。宣帝太建年间(569—582),以中书舍人蔡景历荐,出任戍昭将军,领山阴令。晚年不预军事,优游都城以卒,赠开府仪同三司,谥成,配享武帝庙庭。
- 龚诩
龚诩(1381~1469)明代学者。一名翊,字大章,号纯庵,南直隶苏州府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建文时为金川门卒,燕兵至,恸哭遁归,隐居授徒,后周忱巡抚江南,两荐为学官,坚辞,有《野古集》。
- 刘绘
刘绘(四五八至五o二)字士章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聪警有文义,善隶书。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,为大司马从事中郎。中兴二年,卒。年四十五。绘撰《能书人名》,自云善飞白,言论之际,颇好矜诩。
- 赵汝楳
赵汝楳,商王元份七世孙,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。理宗时官至户部侍郎。有《周易辑闻》六卷、附《易雅》一卷、《筮宗》一卷(内府藏本)。
- 彭年
(1505—1567)苏州府长洲人,字孔嘉,号隆池山樵。好学工书,有文名。与文徵明友善。家贫嗜酒,然除文字交外,不受升粟之馈,卒以贫困终。有《隆池山樵集》。
- 杜挚
三国魏河东人,字德鲁。初上《笳赋》,署司徒军谋吏。后举孝廉,除郎中,转补校书。卒于秘书。与毌丘俭乡里相亲,有诗赠答。
- 荀况
荀况即荀子(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),(约公元前313-前238),名况,时人尊而号为“卿”,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,因“荀”与“孙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称孙卿,汉族,战国末期赵国猗氏(今山西安泽县)人,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后为楚兰陵(今山东兰陵)令。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,提倡性恶论,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“性善说”比较,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。
- 周公旦
周公,姬姓,名旦,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,周武王姬发的弟弟,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,并制作礼乐。因其采邑在周,爵为上公,故称周公。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被尊为“元圣”和儒学先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