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hōng

钟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采邑为姓氏。宋桓公曾孙伯宗为晋国大夫,因直言被害。儿子州犁逃至楚国,食采于钟离,后人于是以地名为姓氏或单称钟姓。二是为钟离氏所改。项羽手下有钟离昧,他的儿子钟接,就改为单姓钟。

钟姓发源于今安徽境内。三国时,钟姓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。晋时渡江,钟姓迁入江南。唐朝,钟姓分布于今四川、山西、广东、安徽一带。宋元明时期,福建、广东等地多有钟姓的聚居点。清朝乾隆年始,福建、广东钟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,进而远居海外。

钟姓历史人物有钟子期,春秋时楚国人。俞伯牙琴技高超,却无人能赏。钟子期能分辨他的琴声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,所以被伯牙引为知音。钟子期死后,伯牙摔琴绝音。钟繇,三国魏大臣、大书法家。东汉末举孝廉。曹操执政,任侍中、司隶校尉。曹丕代汉,任廷尉,封崇高乡侯。明帝即位,迁太傅,人称“钟太傅”。他的书法,博采众长,自成一家,尤精于隶、楷。书若飞鸿戏海,舞鹤游天,与王羲之并称“钟王”。

钟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四十九位。


宋微子之后。桓公曾孙伯宗仕晋,生州黎,仕楚,食采钟离,因氏焉,子孙或单姓钟氏。楚有钟仪,钟建;钟子期与伯牙为友;项羽将钟离昧,昧中子接,单姓钟氏。姓居颍川,长社。(见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》)

晋伯宗之后。伯宗,晋之贤者也,为郤氏所谱被杀,子伯州犁奔楚,邑于钟离,今濠州也,子孙以邑为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邑为氏》)

▲钟嵘,长社人,文学评论家。<元>钟嗣成,大梁人,戏剧理论家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尚义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江西之金溪、广西之田林、海南之保亭、贵州之从江、云南之景谷及泸水、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满、瑶、黎、畲、苗、回、水、鲜、彝、土家、傈僳、拉祜、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由鍾、鐘二姓简化而得。寻祖溯源,详见“”、“” 二姓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Lǔ【源】 ①古时中国称太原狄曰太卤,后有卤氏(62)。又云,晋有大卤,地名,必以地为氏(60,62)。大卤之国在今山西阳曲境内(17,62)。②东汉时云南昆明夷人之姓(11,17)。【望】 昆

  • 乌林答

    读音:wū lín dá乌林答曰蔡。(见《金史·国语解》)▲<金>乌林答乞住,大名路猛安人,大定进士。

  • 武羅

    读音:Wǔluó【源】 夏时有武罗国,其后氏焉,见《世本》(6,7,12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夏时侯国之后”,以国为氏。

  • 姜阿

    读音:Jiāng’ē【综】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熊州之妻为姜阿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Zhēng【音】 征氏有Zhēng、Zhǐ二音(15,17,63)。参见徵(Zhǐ)姓。 【源】 ①商时有理徵,字德灵,以直道不容于纣而死,其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,其后有征氏(10,12,17)

  • 读音:Wěi现行罕见姓氏,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,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額吉克德特

    读音:jíkèdétè【综】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布章阿之妻为额吉克德特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xìng【音】 又音纂(Zuǎn)(30)。【源】 见《正字通》(86)、《清稗类钞·姓名类》(3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正字通》 云: “涬,姓。五代有涬寅逊。”未

  • 读音:Yùn/Yunn,Hsien【源】见《集韵》(63)。

  • 俟幾

    读音:Sìjǐ【综】 北魏时改俟几氏为几氏(27,60,242)。一说,为〔俟畿〕氏后改为畿(7,9,12,17,27)。亦作〔侯几〕(17,27,60,242)。【人】 俟几长贵,北周时泾州刺史(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