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Yuè

越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夏禹后代。二是出自越王勾践之后。

越姓发源于浙江绍兴,望族居于晋阳郡(今山西太原)。

越姓历史人物有越石父,春秋时齐国人。著名贤士,因故被囚禁。相国晏婴把他赎出来,并聘为上客。越其杰,明代贵阳人。为人倜傥,工诗文,善骑射,著有《横槊集》等。

越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六十六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战国时越王无疆为楚所灭,子孙以国为氏(6,7,12,15,17)。②古南越国,在广州,其后有越姓(4)。③代北复姓越勒、越疆、越质等氏后均改为越氏(7,21,27,60,70)。【望】晋阳(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越坚,明时合州人,正统进士(21,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辽宁之清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河北之获鹿、山西之太原、甘肃之永登、贵州之从江、四川之长寿及通江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土家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姒姓,贾逵注 《国语》 曰: ‘夔、越皆芈姓。’ 实夏后氏之苗裔,少康庶子封於会稽,以奉禹之祀。文身断发、拔草莱而邑焉,自号於越。於越者,夷言发声也。其地今越州城是也。” 此当以国为氏,系出姒姓。②又注:“ 《河南官氏志》有越彊 (强) 氏,改为越氏。” ③又注: “ 《后秦录》 有北梁州刺史越质诘归,三字虏姓也,亦改为越氏。”统称: “越氏有三: 勾践之后以国为氏; 又有越彊氏改为越氏; 又有越质诘氏改为越氏。” (按: 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万姓统谱》称: “越氏有三: 勾践之后以国为氏; 又有越强氏改为越氏; 又有越质氏改为越氏。” “”、“”古通用; “”今为“”之简化字; “越质氏” 当为“越质诘氏”之讹。) ④ 《姓氏词典》 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称:“北魏越勒氏、越彊氏,并改为越氏。” (按: 查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《魏书、官氏志》,有 “越勒氏后改为越氏”,未见“越彊 (强)”、“越质”、“越质诘”三氏。其 《校勘记》 云: 《疏证》 云: 《姓纂》 十月引《志》 “越勒、越彊并改姓越。” 《通志略二》 引 《志》亦云 “越彊改越”。“”、“”古韵相通,故歧为二氏。即此可证字当作 “” …… (勒) 字疑当作“”。

春秋时齐有越石父; 宋代有越移; 明代有越其杰,正统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iàn【音】 又音Xiàn(7,17)。【源】①系自芈姓。楚公族之后(7,17,60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之后(60,62)。③古者天子宫悬,诸侯轩悬,必有乐师掌其事者,以世官为氏

  • 原邱

    读音:Yuánqi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通志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(按:查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,未见此条,恐有疏漏。姑予收录以备考。)

  • 朵兒只

    读音:Duǒ’érzhī/Dorji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朵儿只(Dorji)为元蒙古人名字的组成部分。如甘肃行省平章朵儿只班,湖广行省左丞相朵儿只的斤(399)。疑“朵儿只”非姓,今姑录此备

  • 塗山

    读音:Túshān【源】 古有涂山国,禹娶涂山氏之女,涂山氏之后(9,11,17,60)。相传为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诸侯之地,其说有三:其一,禹合诸侯于涂山,见《左传·哀公七年)。故城在今安徽蚌埠西淮河东

  • 读音:Yòu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)。或为被难而获护祐,因以为姓(62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元代有祐意。

  • 内姆普

    读音:Nèimǔpǔ珞巴族姓氏,出自阿帕塔尼部落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Zà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又,《李慈铭孟学斋日记》:六月二十六日,入署销假,见倭中丞,皂侍郎(63)。浙江余姚有此姓(389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、今黑龙江之嫩江县、浙江之

  • 叔中

    读音:Shūzhō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王述民 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Jù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3)。【变】 通“隽”姓(91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桃园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云南之泸水

  • 读音:Yín【源】 见《姓氏急就篇》(17,62)及《改并四声篇海》引《姓苑》(86)。【望】 广平,见《姓苑》(17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(按:《汉语大字典》音yá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