謵
【音】又音Chè(17,86)。【源】黄帝臣謵朋之后(17,62)。亦见《字汇》(86)。【望】楚郡(17,418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据《姓考》 收载。其注: “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 系黄帝臣明的后代。”望出楚郡。
【音】又音Chè(17,86)。【源】黄帝臣謵朋之后(17,62)。亦见《字汇》(86)。【望】楚郡(17,418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据《姓考》 收载。其注: “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 系黄帝臣明的后代。”望出楚郡。
读音:kě sì代北姓,后改为纸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一作渴侯氏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收载; 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其注云: “渴俟氏改为纸
读音:Qióngshū【源】 周大夫邛叔之后,见《元和姓纂》(17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卭叔〕(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解》收载;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亦载
读音:Wěi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)、《元和姓纂》(6,17)。【望】 太原(17,418)。【变】 亦作〔〕(15,21,62,86)、〔骩〕(15,21,63,418)。罕
读音:Lǎolái【源】 相传春秋时楚人老莱子之后有老莱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0,62)。【望】 楚郡(418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英贤传》云:“老莱
读音:sīɡǔluó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额尔葛穆喜之妻为额思古罗特氏(260)。
读音:jìn晋后有进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Zhūgé【源】 珠格原为金时部落名,以部为氏(23)。至清时,为满洲八旗姓,凡三派,出乌喇、宁古塔、萨哈尔察等地(23,63,180,260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
读音:jiǔ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或系久且氏所改(63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北京、内蒙古包头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甘肃之酒泉,山西之太原、榆次,江西之余干等地
读音:Gōngsh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希姓录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
读音:Zhěngtōng景颇族姓氏。今云南之陇川有分布。此姓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 收载,未道其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