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Zǐ

訾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春秋时期周国有地名为訾(今河南巩县),后有以地名为姓氏者。

訾姓发源于河南,望族居于渤海郡(今河北、辽宁渤海湾沿岸)。

訾姓历史人物有訾祏,春秋时晋大夫。为人正直,知识渊博。范宣子曾与和大夫争田,訾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化解矛盾。

訾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七十八位。


【音】 又音子(Zǐ)(17)。而河北涿州地区音Cí。【源】 ①帝喾妃訾陬氏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2,17)。一说,訾陬自为复姓,非訾氏之祖(7)。②訾(故城在今河南巩县西南),楚大夫食邑,因氏(17)。③訾城,春秋时齐大夫食邑,北海都昌县西訾城是也(故城在今山东昌邑西2里),因氏(7)。④本姓祭氏,以姓不吉祥,改为訾氏,见《姓苑》(9,11,12,17,60)。⑤蒙古人姓。【变】 亦作〔��〕、〔䴦〕(17)。【望】 渤海、齐郡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訾祐,春秋时晋人,为范氏家臣(11,21)。訾顺,汉成帝时封为楼虚侯(6,7,9,12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黄骅、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大同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永登,湖北之老河口,安徽之泾县等地均有分布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汉族姓氏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“音 ‘紫’ 。《风俗通》: ‘帝喾妃訾娵氏。’ (按: 《姓氏考略》 则称: ‘娵訾氏所改’ 或作 ‘訾陬’。) 《姓苑》云: ‘今齐人。《汉功臣表》 有楼卢侯訾顺。’ 望出渤海。”②其注引 《姓苑》 云: “本姓祭,以为不祥,改为訾。”

春秋时晋有訾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郗州

    读音:Xīzhōu【源】 见《古今图书集成·氏族典》(62)。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。未详其源。

  • 薩爾圖克

    读音:Sàěrtúk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察哈尔(23,63)。【变】①萨尔图克惠龄,清蒙古正白旗人,乾隆中四川总督,嘉庆中官至川陕总督,后改姓惠(89)。②清蒙古正蓝旗中有萨尔都克氏(259)

  • 刹利邪伽

    读音:chà lì yē jiā【综】 唐时南蛮波利国王姓刹利邪伽,名护路那婆(7,24,60)。亦作〔生利邪伽〕(7),误作〔刹剥邪伽〕(24)。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据《隋书

  • 读音:Nè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河北宛平(即今北京丰台)(62)、江西吉水(443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

  • 費揚古

    读音:Fèiyánggǔ【综】清正黄旗满洲马甲达拜之妻为费扬古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jiù楚令尹子文曾孙弃疾为宫厩尹,因以为氏。(见《姓考》)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姓氏考》云:“楚令尹子文曾孙弃疾为宫厩尹,因以为氏。”此当系出芈姓。望出楚

  • 石鯽

    读音:Shíjì珞巴族姓。出自苏龙部落,母系氏族。以氏族为姓。图腾为“哈意”树花萼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未详其他。

  • 饕餮

    读音:Tāotiè【源】 南北朝时梁武陵王萧纪举兵反,败后,将军樊猛杀之,有司请绝属籍,梁元帝赐姓饕餮氏(7,15,21,48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据 《南史》 注

  • 墨勒哲哷

    读音:Mòlèzhé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松花江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 ①后改为葛、孟氏(180)。②一作〔墨尔哲勒〕(259,260)。③清正白旗满洲马甲满升之妻为墨勒哲

  • 固德林

    读音:Gùdélín鄂温克族姓氏。指使用驯鹿的人们,本为氏族名,或以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鄂温克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