茹茹
读音:rú rú
【源】 其先为蠕蠕种,为突厥所破,归中国,遂以茹茹为氏(6,12,27,60)。【变】 亦作茹(27)。【人】 茹茹敦,北魏时高平公(27,70)。茹茹天保,隋时大将军(21,27,61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《姓源韵谱》注云: “其先蠕蠕种类,为突厥所破,入中国为茹茹氏。”
【源】 其先为蠕蠕种,为突厥所破,归中国,遂以茹茹为氏(6,12,27,60)。【变】 亦作茹(27)。【人】 茹茹敦,北魏时高平公(27,70)。茹茹天保,隋时大将军(21,27,61)。
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据《姓源韵谱》注云: “其先蠕蠕种类,为突厥所破,入中国为茹茹氏。”
读音:Mèngwǔ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Pénɡlián【综】 源出不详,台湾桃园有此姓(68,261)。
读音:Yánjiàn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
读音:Mǎzhēn元代后族之姓。陶宗仪 《南村辍耕录·列圣授受正统》载: “元太宗窝阔台死后,其六皇后秃里吉纳临朝称制,皇后乃马真氏。”
读音:Tuōluō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有拖啰氏(256)。
读音:Bājué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róng【源】 戎姓。见《玉篇》(60)、《康熙字典》(62,80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,其注引 《玉篇》 云: “䧷, 人姓也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称: “古代我国
读音:Piáo【源】 ①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②清时满洲人姓(260)。【布】安徽淮南有此姓(362)。【人】瓢雄,明时太和人,正德中任湖北长阳县典史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太平
读音:Dènglí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谱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按: 《山海经》有“夸父与日逐走……道渴而死,弃其杖,化为邓林。”或即以此为氏?抑指邓地之林而为氏?
读音:Lāyá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界凡(23,63,180,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