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農
【源】唐时南蛮蒙舍酋长姓细农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蒙舍,唐时南蛮六诏之一,地处最南端,故亦称南诏,后兼并其余五诏,概称南诏,初居云南蒙化县,后移居大理(62)。
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南蛮蒙舍酋长姓细农氏。”(按: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注“蒙舍诏”云:“唐时六诏之一,亦名阳瓜州,今云南蒙代县。在六诏最南,故谓之南诏。后遂合六诏为一。”)
【源】唐时南蛮蒙舍酋长姓细农氏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蒙舍,唐时南蛮六诏之一,地处最南端,故亦称南诏,后兼并其余五诏,概称南诏,初居云南蒙化县,后移居大理(62)。
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,其注引《姓氏寻源》云:“南蛮蒙舍酋长姓细农氏。”(按: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注“蒙舍诏”云:“唐时六诏之一,亦名阳瓜州,今云南蒙代县。在六诏最南,故谓之南诏。后遂合六诏为一。”)
读音:Bóhè’ěr【综】 清驻防齐齐哈尔镶红旗中有博和尔氏(259,260)。博和尔萨尔吉岱,清齐齐哈尔镶红旗人,蓝翎侍卫,赐号善巴巴图鲁(72,436)。
读音:Kǎgéjí’ěr【综】 鄂伦春族姓。世居黑龙江逊克,汉姓为陈(191)。
读音:艾姓的来源主要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艾姓始于夏后氏,夏朝有大臣汝艾,后人以祖辈名字为姓,遂成艾姓。春秋时期有艾姓在山东形成望族。经过长期的历史变迁,如今艾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黑龙江、江西
读音:Yǒumí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亦收,其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《左传类解》 云:“夏时侯国,济州金乡(按: 在今山东省境)有古缗城是
读音:xī róng【综】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奚容蒧,鲁人(11,17,21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周奚容蒧、鲁人,孔子弟子。” 《中文大字典》亦注: “复姓
读音:miǎn【源】 黄帝臣冕侯之后(17,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北京有分布,《姓氏考略》亦载,其据《姓考》 注云: “黄帝臣冕侯之
读音:Wū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江西宁都有此姓(280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清远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清远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Tuómǎn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。陀满为辽、金时部落,部人居住于咸平路窟吐忽河(即今浑河上游)等地,以部为氏(56,71,397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駞满〕、〔陀幔〕、〔秃满〕(71)。 ②《高丽
读音:Guānlóng【源】 系自高阳氏,夏桀忠臣关龙逢之后(6,12,60)。一说,有虞氏之裔董父之后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夏桀时忠臣关龙逢之后。”
读音:shū sūn以族系为氏。鲁公子叔牙之后。叔牙与庆父同母,庆公弑闵公,故牙有罪,饮鸩而死,遂立公孙兹,为叔孙氏,亦叔仲氏,即叔氏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)出自姬姓,鲁桓公第三子叔牙,谥僖叔,立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