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Fú

符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,出自姬姓,是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。战国时鲁顷公之孙公雅,后在秦国担任符节令,其后人便以符为姓。二是源自改姓。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,族人为避祸遂改为符姓。

符姓发祥之地,据学者考证,大致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。符姓望族居琅琊郡(今山东诸城)。后因金人入侵,此地符姓南迁吴中。明初,符姓作为山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全国各地,由此,符姓广泛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海南、湖南等地。如今,符姓尤以广东、海南为多。

符姓历史人物有符存审,五代时名将。符存审跟从庄宗破梁军,赶走辽兵,大败刘酃,前后大小一百余战,从未有过败绩,曾计退朱温,击退契丹,以百战百胜的辉煌功绩获得高官厚禄,使得符姓声名远播。符令谦,南唐时名将,智勇双全,不但善骑马射箭,勇于冲锋陷阵,而且为政也颇有政绩。一生驰骋沙场,骁勇善战,又很体恤士卒,因此深受士卒爱戴。后任赵州刺史,死后赵州人举城哀悼,人称“良刺史”。符曾,清朝诗人。其诗清隽婉丽,气韵高雅,著有《春凫小稿》及《半春唱和诗》。

符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五十一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顷公之孙雅,仕秦为符节(玺)令,子孙以官为氏(6,9,12,17,60)。②黎(106,216,221)、蒙古(255)、苗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琅邪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%。尤以广东、海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符姓人口44%。【人】 符融,东汉时浚仪人,游太学,师事李膺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、平度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监利,广东之新会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陇川、河口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苗、壮、黎、土家、仡佬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姬姓。鲁顷公为楚所灭,顷公之孙公雅为秦符节令,因以为氏。” 此“以官为氏”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注: “战国时鲁顷公之孙公雅、仕秦为符节令(负责凭证的官),因以为氏。” 将“公雅、仕秦” 以顿号相隔,视同二人,显然有误。②为郎姓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注云: 五代符守信本姓郎,总管符翁子之,冒姓符氏。③宋范大成 《桂海虞衡志》载: “熟黎……多王、符二姓。”此则出自古代黎族。

东汉有符融; 唐代有符璘; 宋代有符彦卿,以戚里封魏王; 清代有符曾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鬭谷

    读音:Dòugǔ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春秋时楚令尹斗谷於菟(dòugǔwūtú)之后,系出芈姓,以名氏为氏。《左传》 “谷”作“穀”。

  • 读音:Dǎ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东新泰有此姓(359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阳泉、河北之东光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东光县公安局提供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亦收载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於古籍

  • 读音:Xū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傷槐

    读音:Shānghuái【综】 春秋时齐伤槐女者,伤槐衍之女也,见《列女传》(63)。

  • 读音:Xū【音】又音叙(Xù)(17)。 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11,12,15)。 【望】吴郡(17,418)。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音 ‘胥’; 又音 ‘湑’。见 《姓苑》

  • 戲陽

    读音:Xìyáng【源】 戏阳,春秋时晋邑,地处相州安阳县永和镇25里戏阳城(故城在今河南安阳东南),子孙以邑为氏(12,60)。【人】 戏阳速,春秋时卫太子蒯聩之仆,其先以邑为氏(60,62)。戏阳

  • 薩西

    读音:Sàx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唐有萨西卜克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葉庫哩

    读音:Yèkù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呼尔哈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叶库理〕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呼尔哈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lún故登封县西南有轮氏城,汉置轮氏县。(见《路史》)以地为姓。

  • 摩那

    读音:Mónā《姓氏词典》 据《明史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明有摩那驼喃。”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