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Móu

牟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源于火神祝融之后。牟国为周时子国,相传为祝融之裔,春秋末灭国,其后人遂以国名为姓氏。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,东汉经学家牟长的祖先被封在牟,后人便以地名为姓氏。三是出自他族,今哈尼族、朝鲜族、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牟姓。

牟姓发祥于山东,此后很长一段时间,一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,并缓慢向周边省份迁徙。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四川、重庆、湖北、辽宁等省为多。

牟姓历史人物有东汉著名经学家牟长,早年习欧阳《尚书》,不仕王莽。建武二年拜博士。出任河南太守,在任时教授生徒千余人,著有《尚书章句》。牟融,唐代诗人。隐居学道,终身未仕。诗歌创作有盛名,尤擅七律,诗风清丽娴雅,佳句颇多。牟谷,宋代著名画家,曾为宋太宗画像。还随使赴交阯(今越南),为安南王黎桓及大臣画像,后升任翰林待诏。牟子才,宋代官吏、学者。进士出身,官至礼部尚书,曾参与国史编纂。著有《存斋集》。其子牟郧亦为学者,著有《陵阳集》,其孙牟应龙亦为学者,人称“祖孙三才人”。

牟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八十八位。


【源】 周时牟子国(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20里),为周不得姓之国,相传为祝融之裔,春秋末国灭,其后以国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11,17)。【望】 巨鹿(17,60,418),平阳、荥阳(7,21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7%。尤以四川、辽宁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牟姓人口72%。【人】 牟辛,战国时齐大夫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天津之武清、河北之鸡泽、山东之平邑、山西之太原、内蒙古之乌海、湖北之监利、湖南之芷江、江西之峡江、广东之吴川、广西之田林、四川之合江、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彝族、朝鲜族、哈尼族、土家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,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云: “牟子国,祝融之后。望出钜鹿。”此以国为氏。牟国故城在今山东莱芜东二十里。

汉代有牟卿; 宋代有牟景先,陈州人; 又有牟冲陵,井研人; 又有牟企,吉州人; 又有牟莘起,梓州人;又蜀有牟氏,善画鸡; 明代有牟康民; 又有牟斌。

一音mù,亦现行姓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莽固岱

    读音:Mǎnggù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忙兀歹”。

  • 仲良

    读音:zhòng liáng鲁有仲良氏。(见《韩非子》)。又作仲梁。八儒有:子张氏、子思氏、颜氏、盂氏、漆雕氏、仲良氏、孙氏、乐正氏。(见《小学绀珠·艺文类》)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有载,其据

  • 刀喀

    读音:Dāokā藏族姓氏,本庄园名,以之为氏。出自卡西氏(源於惹氏族)。清代西藏地方噶厦政府之噶伦有刀喀·夏仲。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藏族》。

  • 读音:f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涪水,源出四川松潘,至合川入嘉陵江。当以水名为氏(60,62,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云: “当以涪水为

  • 玉耳別里伯牙吾台

    读音:Yù,ěrbiélǐbóyáwútái【源】 元时人姓。伯牙吾台即巴约特,玉耳别里系山名,合族名、山名为姓(24,57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伊埒巴尔巴约特台〕(24)。【人】 和尚

  • 方佳

    读音:Fāngjiā【源】 清时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沈阳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方氏(180)。【人】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富党阿之妻之方佳氏(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沈阳地方,乃满

  • 郭兒剌思

    读音:Guō’ěrlásī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姓中有郭儿剌思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郭尔罗斯(24)、《辽金元姓谱》作〔郭儿剌䚟〕(33)。

  • 公季

    读音:gōng jì【源】 以次第为氏,如公孟、公伯、公仲之类(60,62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以次第为氏,如公孟、公伯、公仲之类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:

  • 邱林

    读音:Qiū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后改为邱氏。一作“丘林”。

  • 瓜雅禮

    读音:Guāyǎlǐ【综】 清正红旗满洲闲散关世勇之妻为瓜雅礼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