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烏梁海

烏梁海

读音:Wūliánghǎi

【源】 ①清蒙古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喀喇沁、乌噜特(23,63,260)。元时蒙古部落兀良罕,至清改译为乌梁海,故系以部为氏(23)。清时内扎萨克之喀喇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,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(23)。②清满洲人亦有此姓(61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乌亮海〕(260)。②清蒙古正黄旗中有吴郎罕氏,蒙古镶白旗中有乌朗哈氏(259),喀喇沁棱郡王噶尔臧为乌梁罕氏(72),镶红旗蒙古中书沙吉图之妻为吴兰汉氏,正蓝旗满洲护军和隆武之妻为吴凌汉氏,镶黄旗蒙古马甲雅图之妻为吴郎阿氏,镶蓝旗蒙古护军校扬吉岱之妻为吴郎韩氏,镶蓝旗蒙古马甲花色之妻为乌朗阿氏,镶白旗蒙古笔贴式楚布登之妻为乌朗喀氏(260),〔吴郎罕〕、〔乌朗哈〕、〔乌梁罕〕、〔吴兰汉〕、〔吴凌汉〕、〔吴郎韩〕、〔乌朗阿〕、〔乌朗喀〕、〔吴郎阿〕等似均为乌梁海之异译。【布】 今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【人】 乌亮海布颜图,清满洲镶白旗人,累官绥远城副都统(61)。


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本元代部落名,以部为氏。世居喀喇沁及乌噜特地方。《元史·列传》 有苏布特者,即姓乌梁海氏。至清代,内礼萨克之喀喇沁、土默特左翼都统皆乌梁海氏,乃元臣济拉玛之裔。后或改为单姓吴、乌,盖取乌梁海之首音,谐以汉字 “”、“” 而得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蒙古族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扎糱兒歹

    读音:Zhámǎ’ér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扎马儿歹氏(13,21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扎玛勒岱〕(24)。

  • 西賓

    读音:Xībīn历史上罕见复姓。本古国名,以国氏,相传黄帝母为西宾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引《云笈七·轩辕本纪》云: “轩辕黄帝, 姓公孙, 有熊国君,少典之次子也。其

  • 葛哲勒

    读音:Gězhélè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葛哲勒舒尔哈善,清镶白旗人,以骁骑校从征川、陕教徒有功,授巴图鲁号,累擢布特哈乌拉协领(61,72)。又,清正蓝旗满洲马甲克福纳之妻为格哲勒氏(260),〔格哲

  • 三烏

    读音:Sānwū【源】 ①以职为氏,古有三乌大夫,因氏,见《风俗通》(9,12)。②以地为氏。三乌,古地名,见《潜夫论》(60,62)。③以国为氏。系自姜姓。炎帝之后为侯国,因氏(6,91)。【人】

  • 扎木秦

    读音:Zhāmùqí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,世居黑龙江(23,180,260)。【变】 清镶白旗满洲前锋乌尔公阿之妻为扎木齐氏(260),〔扎木齐〕似即扎木秦之异译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黑龙江地方,乃满

  • 读音:Dān【源】耼,春秋时姬姓小国(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),子孙以国为氏(91)。 【变】同聃(86),一说即耽(91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罕见姓(又作‘耽’),但南北皆有。耼为古

  • 读音:Jiǎn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姓谱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Liáng/Lyang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周惠王涼之后,支孙以王父名为氏(60,62)。②州名,涼州故城在今甘肃秦安东北。或以州名为氏(60,62)。【变】 亦作〔凉〕。【望】 魏郡、山阳(12

  • 读音:Mái【源】西夏人姓(96)。 【人】埋也己,西夏党项首领(436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南之冷水江有分布。此姓系冷水江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; 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宋史》亦收,注云: “宋有

  • 梗陽

    读音:Gěngyáng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食采于梗阳(即祁氏邑,故城在今山西清徐),其后以邑为氏(7,60,62)。②春秋时秦宣太后之弟封梗阳君。因以为氏(6)。【人】 梗阳巫皋,春秋时秦大夫(9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