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
【源】古潜国在楚地(故城在今安徽潜山),以地为氏(17,60,62)。 【望】临州、雁门(17,60,418)。 【变】亦作〔濳〕(62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 【人】潜起,宋时朝散大夫,江阴司户(21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‘古潜国在楚地,以地为氏。’ (《姓氏考略》)潜,又作灊,后为楚邑。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。郡望: 临川、雁门。宋有潜敷、潜说友。明有潜玉。”
《汉语大字典》音qián。姑兼收。
【源】古潜国在楚地(故城在今安徽潜山),以地为氏(17,60,62)。 【望】临州、雁门(17,60,418)。 【变】亦作〔濳〕(62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 【人】潜起,宋时朝散大夫,江阴司户(21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以国名为姓氏。‘古潜国在楚地,以地为氏。’ (《姓氏考略》)潜,又作灊,后为楚邑。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。郡望: 临川、雁门。宋有潜敷、潜说友。明有潜玉。”
《汉语大字典》音qián。姑兼收。
读音:Gānqiāng【综】 达斡尔族姓(莫昆名)。属鄂斯尔哈拉,汉姓为鄂(189)。达斡尔族姓氏。出自鄂斯尔 “哈拉”,后改为鄂氏,盖取鄂斯尔之首音谐“鄂”而得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
读音:lí【源】 系自姬姓,与骊氏同源。古有孋戎国,也称骊戎国(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境),其后以国为氏(15,21,24,60)。【人】 孋仲仁,汉时淮王相(15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
读音:yǐn wén【源】 春秋时叶国公子高之子尹文之后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人】 尹文子,战国齐宣王时人,即考成子从之学幻者(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姓
读音:Shāng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成汤之后,以号为氏(7,9,11,12,60)。成汤即商汤,商开国君主系黄帝曾孙高辛氏之子契裔十四世孙,原为夏时方伯,专管征伐之事,夏桀无道,取尔代之,改国号为商。
读音:Xīnyā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宋史》收载; “宋有辛押陁罗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Xīkèdé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卦勒察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卦勒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lì fēi与“荔非”同。
读音:Jīngyáng【源】 战国时秦宣太后(秦昭王之母)弟封泾阳君,因氏(9,17,21)。泾阳,故城在今甘肃平凉西40里。【变】 一作陉阳(60)。【人】 泾阳犨,汉时附马都尉(7,9,17,21
读音:Yēhéhuígǔ【源】 西夏人复姓(240)。由党项族耶和氏与回纥族回鹘氏所合成。
读音:Pú蒲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源于姒姓,有扈氏之后。他的后人曾为西羌酋长,家中有池长蒲草,形状与众不同,谓之蒲家,因以为姓。二是以封地名为姓氏。相传夏朝封舜帝子孙于蒲州(今山西永济西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