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Hóng

洪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世官为姓氏。共工氏之后,本为共姓,后加水旁为洪。二是避讳改姓。如唐朝豫章宏姓,为避唐明皇讳而改为洪姓。

自洪姓形成至汉代,主要在今河北、河南、辽宁一带繁衍。三国时洪姓已徙居安徽,唐时有洪姓落籍福建。唐代以前,洪姓称盛于安徽、江西、甘肃。隋唐后,洪姓称盛于安徽、江西一带。北宋初年,洪姓入迁福建。明初,洪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湖北、江苏等地。清代,洪姓人已经遍及全国各地。如今,洪姓尤以江苏、浙江等省为多。

洪姓历史人物有洪朋,宋代诗人。黄庭坚外甥,从其舅学习诗律,长于诗,在当时负有盛名,为时人推重。与三个弟弟才气并重,号“四洪”。洪适,南宋金石学家。工文辞,好收藏金石拓本,并据以证史传讹误,考订颇精。著有《隶释》《隶续》等。洪遵,南宋钱币学家,著有《泉志》,汇集历代钱币图形,分类详细,为现有最早的钱币学专著。洪迈,南宋文学家、学者,以文章取盛名,学识博深,有《容斋随笔》《夷坚志》等著作,选有《万首唐人绝句》。洪秀全,清太平天国领袖。创立拜上帝会,撰有《原道救世歌》,号召人民为实现“天下一家,共享太平”的理想而奋斗。发动金田起义,建国号太平天国,自称天王。

洪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一百八十四位。


【源】 ①共工氏之后,本姓共,后改姓洪(6,9,12,17,60)。②相传帝鸿(即轩辕氏)之后有洪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③以国为氏(60,62)。或即洪洞,系周时扬侯国,春秋时晋扬氏邑,汉置扬县,北齐时为洪洞镇,今山西洪洞城北六里有洪洞故城(62)。④豫章宏氏,避唐明皇讳改为洪氏(60,62)。⑤曲阿弘氏,亦避讳改为洪氏(60)。⑥清高丽人姓。凡四派,出南大门、得州、易州、开城府等地(23,260),今朝鲜族姓。⑦清满洲人姓。世居沈阳(23)。又,清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、洪佳氏、宏义氏等后全部或部分改为洪氏(180)。满族姓(344)。⑧裕固族克孜勒氏,汉姓为洪(198)。⑨蒙古(255,344)、壮(109)、土家(387)、苗(135)、黎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望】 敦煌、宣城、豫章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16%,为中国人口最多120个姓之一。尤以浙江、江苏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洪姓人口28%。【人】 洪矩,三国时宣城人,庐江太守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山西之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崇仁、金溪,广西之田林,贵州之从江,云南之泸水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、蒙、回、鲜、苗、傣、黎、白、土家、裕固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本共氏,因避仇,改为洪。”将其归 “以 (夏商以前) 国为氏” 之列。此之共国,当在今甘肃泾川北。即 《姓谱》 所云: “文王侵阮徂共,子孙以国为氏” 之 “”,后改为“”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元和姓纂》 云: “共工氏之后。本姓共,后推本水德之绪,加水於左。” ③为弘氏所改,郑樵云: “豫章弘氏 (按: 豫章即今江西南昌; ‘弘’《姓氏考略》 引作 ‘宏’)避唐明皇讳,改为洪。” ( 《郑通志·氏族略·总论·同名异实》)。又云: “豫章有弘氏,因避宋朝讳,亦改为洪。” (《郑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·夏商以前国》) 又,“曲阿 (即今江苏丹阳) 弘氏,亦避讳改姓洪。” (《姓氏考略》)④为宏氏所改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载: “宋有洪文抚,本姓宏氏,避宣祖讳,改为洪氏。” ⑤清代高丽族姓氏。散处南大门、易州、开城府等地方。见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。⑥为清代满族姓洪佳氏所改。见 《满族姓氏录》。⑦蒙古族之 “” 姓,或为弘吉剌氏、弘吉里氏所改。本部名,以部为姓,后改单姓 “”,盖取其首音谐“”而得。⑧裕固族之洪姓,则由克孜勒氏所改。“克孜勒”,汉意为红色,本为户族名,或以代姓,后或以其汉意“”之语音谐“” 而为单姓。

宋代有洪拟,丹阳人,吏部尚书; 明代有洪孝先,永嘉人; 明、清之际有洪承畴; 近代有洪秀全,大平天国领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圖木爾齊

    读音:Túmùěrqí【源】 ①清时驻防新疆伊犁之锡伯族有图木尔齐氏(201)。②清镶黄旗满洲闲散和托之妻为图木尔齐氏(26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涂、佟两氏(201)。②清正黄旗满洲护军牧臣之妻为图墨

  • 納智

    读音:Nàzhì【综】 元时纳智睦丁,江苏武进人,至正举人,见《武进县志》(21,60)。元代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元有纳智·睦丁,武进人,至正举人。”未详其他,(按:

  • 毋车

    读音:wú chē毋车伯奇,下邳相,望出乐安。(见《风俗通》)

  • 胥门

    读音:xū mén吴后有胥门氏。(见《路史》)《左传》:吴大夫胥门巢居胥门,以新居为号,其后遂为胥门氏。(见《苏州府志》)

  • 介洛

    读音:Jièluò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冲果爾

    读音:Chōngguǒ’ěr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正黄旗中有冲果尔氏(259)。

  • 孫伯

    读音:Sūnbó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孙伯黡之后,见《姓谱》(17)。②楚逝敖之后有孙伯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 《路史》 注云: “逝敖后有孙伯氏。

  • 沼兀列惕

    读音:Zhǎowùliètì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蒙古族》引《蒙古秘史》收载,未道其详。

  • 读音:q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2,15,60)。唐置衢州(故治在今浙江衢县),或以州名为氏(60,62)。【望】 江陵(17,60,418)。【人】 衢通,明时江西人,正德中福建建阳县县丞(15,2

  • 宾牟

    读音:bīn móu楚臧孙之后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宾牟贾侍坐于孔子,孔子与之言及乐。(见《礼记·乐记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