櫟陽
【源】 景姓所改。东汉时栎阳(故城在今陕西临潼东北)侯景丹之曾孙汾,避乱陇西,以封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2,15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栎氏(62)。
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俱收载并注此音;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后汉景丹封栎阳侯,丹曾孙分,避乱陇西,因封为氏焉。”
或音yuèyáng。栎阳,秦置县,治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渭水北岸。
【源】 景姓所改。东汉时栎阳(故城在今陕西临潼东北)侯景丹之曾孙汾,避乱陇西,以封邑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2,15,60)。【变】 后改为栎氏(62)。
罕见复姓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俱收载并注此音;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其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后汉景丹封栎阳侯,丹曾孙分,避乱陇西,因封为氏焉。”
或音yuèyáng。栎阳,秦置县,治所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渭水北岸。
读音:Bùlèjíyīěr鄂伦春族姓氏。出自白依尔“哈拉”。布勒吉依尔,乃“被埋过”之意。据传从前该地曾流行麻疹,布勒吉依尔之先人,被藏在地洞内免受传染而得救。藏在地洞,如被埋过,故以布
读音:Nánjǐng【综】 《北周圣母寺像碑》有南井阿仵等七人,皆姓南井(25)。系代北姓。
读音:sì jīn【源】 突厥大臣曰俟斤,世其官而无员限,其世官者为俟斤氏(7,24,60,70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艾氏(7,60)。 ②《魏书·蠕蠕传》有侯斤尉比建(44)。〔侯斤〕似即俟斤之讹(7
读音:Tuójī【源】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,以部为姓(425)。
读音:Zhǎng sūn长孙姓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改姓。孝文帝时,因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,故改姓为长孙氏。二是源自北魏。长孙姓早期在西北地区居住,望族居于济阳郡(今河南兰考)。长孙姓历史人物
读音:Zhuīshū【源】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子南,字追舒,以字为氏(441)。
读音:Bóyào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巴雅尔岱”。
读音:Gānlèi【源】 干类,古诸侯国,以国为氏(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于类〕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青阳取干类氏,生少昊,后有干氏、类
读音:Ăi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21)。②鲜卑人姓。魏初有贺兰帅蔼头,见《魏书》(242)。【望】 南海(17,418),鲁国(7)。【变】 一作〔譪〕(62)。【布】 河北三河(285)、
读音:Zhuó/Jwo【综】 白族姓。以虎为原始图腾的云南白族有以着为姓者(138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