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zhí

【源】 ①系自姒姓。越王之后有植氏(17,60)。②天竺胡人之姓,盖释种也(7,60)。 【望】 南海、南越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广东新兴(316)、顺德(363)、怀集、花县、四川汉源(336)、广西柳江(376)、陆川(360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植廷晓,北宋东莞人,北汉刘继元部将(15,21)。植敏槐,清时邛州人,顺治举人(6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、高要、乳源、吴川、清远,贵州之从江,山西之太原、朔州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 亦俱收载,归 “入声” 部。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引 《元和姓纂》 云: “南越有此姓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亦云: “越王后有植民。” (按:据此,《姓氏词典》 注称: “源于姒姓。” 误矣。此之南越,亦作南粤,地指两广一带,非 “吴越” 之“”。故《姓氏考略》 又称: “南海番禺、东莞、清远间多此姓。”)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古今姓氏书辨证》 云: “天竺胡人之姓。盖释种也。”

五代时有植廷晓,南汉大将; 明代有植士谦,教谕; 又有植轩,文昌知县; 又,河南南阳有植氏; 清代有植廷纪,康熙庚子举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hě《姓氏词典》据《明史》收载。“明有扯力克”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葛勒

    读音:Gělè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唐书》 收载。其注称:“唐有葛勒阿波。” 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sì【源】 ①相传夏禹之母吞薏苡而生禹,因姓姒氏(9,11,21,60)。一说,姒姓为伯鲧之姓。鲧为尧之崇伯,尧赐鲧姓姒。禹为其子。春秋时杞国为姒姓之裔国(7,12)。 ②相传少昊子台骀封于诸汾

  • 叱豆

    读音:chì dòu【源】鲜卑柔然族之姓,系叱豆浑之省译(60,62)。鲜卑有叱豆氏,叱豆浑是也。(见《西秦录》)

  • 读音:Dū都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春秋初年,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阏,字子都。性格勇猛,力量很大,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。他死以后,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,称为都姓。二是出自公都姓,以封邑

  • 读音:cè【源】 古有策疆,策氏当为其后(60,63)。【布】 广东(92)、台湾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策敏,明时贺县人,成化中长沙县丞(21,2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辛集

  • 读音:Zhèn【源】见《姓苑》(7,9,15,21,60)。当出镇东、镇西、镇南、镇北将军之后(60,62)。【望】天水(17,418)。【布】明时湖北松滋(15,21,24),今河南淮滨(286)、

  • 读音:páng【源】 西羌部族姓(17,62)。东晋末宕昌羌人姓,见《魏书》(60)。【望】 西平(17,418)。【变】 亦作〔��〕(17,62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。

  • 言者

    读音:yánzhě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宋史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宋有言者龙移。”未详其源。

  • 霍奇特

    读音:Huòqí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前锋护军蒙古尔古之妻为霍奇特氏(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