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喇沁
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乌拉,叶赫等地(23,63,180,260)。喀喇沁,为内蒙古昭乌达盟之旗名,以地为氏(23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喀尔沁〕(180)。 ②清时三等轻车都尉觉罗宝玳之妻为喀勒尔沁氏(260)、〔喀勒尔沁〕似即喀喇沁之异译。
清代满族姓氏。本系地名。以地为氏,世居乌拉及叶赫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乌拉,叶赫等地(23,63,180,260)。喀喇沁,为内蒙古昭乌达盟之旗名,以地为氏(23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喀尔沁〕(180)。 ②清时三等轻车都尉觉罗宝玳之妻为喀勒尔沁氏(260)、〔喀勒尔沁〕似即喀喇沁之异译。
清代满族姓氏。本系地名。以地为氏,世居乌拉及叶赫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Nālú【综】 代北人姓。《北齐书·安德王延宗传》有开府那卢安生(45,70)。
读音:Xīnxiàng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元和姓纂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Ālākètǎ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哈喇乌苏齐巴汉台(哈一作喀)(23,63,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哈喇、乌苏齐、巴汉台地方。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
读音:shì sūn室孙氏,王室之孙也,古有室孙氏,著书。《元和姓纂》云:今棣州有室孙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系为氏》)
读音:Xié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,63)。【变】 亦作儁(62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或作“儶”、 “携”。
读音:jiā【源】 ①汉《孔庙碑阴》有蕃人加进(60)。少数民族姓。②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布】 山西汾阳(278)、绛县(324)、稷山(62)、浙江上虞(279)、新疆伊吾(370)、台湾新竹、屏
读音:hú qiū【源】 ①春秋时晋大夫狐丘林之后,见《世本》(4,6,12,60)。 ②春秋时郑大夫狐丘封人(即壶丘封人)之后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6,12,17,60)。【变】 即壶氏(4,60)。
读音:Lě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四川武胜(321)、安徽庐江(62)、台湾台北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、临汾及雁北地区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
读音:Tán/Tarn【源】 系自嬴姓。春秋时谭国之后,又有覃氏、谈氏、倓氏等(19,21)。
读音:tán【源】 ①周灭商后,苏忿生与檀伯达封于河内(故治在今河南沁阳),见《左传》。檀姓始此(60,62)。②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大夫食采于瑕丘檀城(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北之檀乡),后因氏(11,12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