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Qiáo

乔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为桥氏所改,出自姬姓。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,子孙中有留桥山守陵的,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,称为桥氏。南北朝时,宇文泰名桥勤,去掉桥的木字旁,为乔,取乔字高远之意。是为乔氏。二是出自匈奴贵姓。汉代匈奴贵姓有四姓,内有乔氏,后与汉族的乔姓融为一体。

乔姓发源于陕西。东汉时,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附汉朝,遂与汉人相融。晋朝时有乔智明,系出鲜卑族。南北朝时桥勤改姓乔,视为汉族乔氏始祖,陕西西安为其族人发源地,之后河南商丘一带乔姓发展颇为兴盛。隋唐时期,乔氏主要在今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安徽等省境内发展,河南商丘乔氏发展成为望族。宋元时,北方乔氏有避祸南下者。这一时期,浙江、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氏名人载入史册。明初,乔姓作为山西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东迁至山东、河北,后西迁至陕西,南迁至河南、江苏等地。清朝有沿海乔氏族人入台湾,进而迁徙海外者。如今乔姓以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北等省为多。

乔姓历史人物有乔吉,元代散曲家、戏曲作家。其散曲风格清丽,内容则多消极颓废,明清人多将他同张可久并称。乔用迁,清朝大臣,嘉庆年间进士,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,他曾率军在穿鼻洋、尖沙角阻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。乔冠华,中国现代著名外交家。曾留学日本、德国。归国后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,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,外交部副部长、部长。

乔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二百八十二位。


系出姬姓,本桥氏,其后去木为乔氏。(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)

匈奴贵姓有乔氏,代为辅相。(见《前代录》)

乔氏,即桥氏也,后周文帝作相,命桥氏去木,义取高远。一元匈奴贵姓,世为辅相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地为氏》)

▲<前赵>乔智明,鲜卑前部人,折冲将军。<唐>乔知之,冯人,左司郎中。<元>乔吉,太原人,戏剧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Qí【源】汉时骐侯国,在河东(故城在今山西乡宁东南),见《国名纪》、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。以地为氏(14,60,62)。【望】河南(17,418)。【人】骐期,周时人(11,21)。骐殷,汉时下邽令

  • 解毗

    读音:Xièpí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“改为‘解’。后魏高车别帅解毗莫弗幡豆达。”或作“解昆”。《姓氏考略》将“解毗”与“解批”视作一姓。其注“解批”云:“《

  • 達瓦

    读音:Dáwǎ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台湾桃园有此姓(68,261)。

  • 管宋

    读音:Guǎnsòng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(160)。

  • 读音:Ā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隋代有庵罗; 唐代有庵铄。

  • 烏齊熙哩

    读音:Wūqíxīlī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白玉图(23,63,260)。【变】 一作〔乌齐熙理〕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白玉图地方,乃清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
  • 读音:Zhū/Ju,Chu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
  • 鈕祜祿

    读音:Niǔhùlù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俱予收载。金代,为女真族姓氏,乃女真之白姓。其源有二: ①本为部落名,或以部为氏。②为张姓所改。金有 “钮祜禄

  • 可珠渾

    读音:Kězhūhú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即可朱浑氏。”

  • 婆羅門

    读音:Póluómén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并注其源:①出自古印度,其据《魏书》 注云: “天竺乌苌,婆罗门为上族。”又引 《梦溪笔谈》云: “天竺贵姓二,有婆罗门氏。”②又云: “林邑国亦有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