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阴符经集注
见李筌等《阴符经解》。
见李筌等《阴符经解》。
十四卷。清许瑶光(1817-1882)撰。许瑶光,字雪门,号复叟。善化(今湖南长沙)人。道光拔贡,官嘉兴知府。《诗草》计收《悠游集》两卷,《蒿目集》四卷,余则为《上元初集》。共收道光二十年(1840)
一卷。明周道仁(约1644年前后在世)撰。周道仁,字以修,浙江乌程(今吴兴)人。是集所作拟汉、魏乐府诗共一百零三章,原附于所刊孙一元《太白山人稿》后。自序称道不师孔、颜,学不则经、史,性不本忠、孝,法
六卷。清卜起元(1814-?)撰。卜起元,江苏武进人,布衣。文钞卷一有论周易、屯田、史论各篇;卷二至卷六,书简居其七、八,其中三篇呈林则徐,余若干或致郡守、或致县令,意在自荐入仕,其才堪用、其志可悯。
十三卷。清王聘珍(详见《仪礼学》)撰。是书首有阮元、汪廷珍、凌廷堪、汪廷儒四篇序文,其后为自叙。阮元序略言:“南城王君实斋,著《大戴礼解诂》十三卷,《目录》一卷,其言曰:‘大戴与小戴同受业于后仓,各取
三十卷。明罗(?-约1519)撰。罗字景鸿,江西南城人。成化末年(1487)领京闱乡试第一,次年举进士,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,遇事严谨,僚属畏惮。谥号文肃,学者称圭峰先生。著有《罗圭峰文集》。据周亮工《
十六卷,清吴肃公撰。吴肃公,字雨若,号晴严,一号街南,宣城(今安徽宣城县)人。工于史,著有《读书论世》一书。此书主要详论从三皇五帝远古时期到明代的历史,对其政事之得失,人物之臧否,学术流派等进行了精详
三卷。清张敦仁(详见《通鉴刊本识误》)撰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卷。严衍撰《资治通鉴补正》二百九十四卷,张敦仁于嘉庆间读其书,以其卷帙繁巨,刊刻不易,乃携赴云南任所,弃衍书所补分注,取其补正《通鉴》原文者,逐
三十三卷。明唐臣修,雷礼纂。唐臣,直隶天长人,嘉靖二十六年(1547)任真定知府。雷礼,丰地人,直隶大名府通判,前吏部考功司郎中。真定府自古以来为重镇,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未有志。知府唐臣请示抚台李吾西
一卷。晋代释道安(312或314-385)撰。道安,俗姓卫,常山扶柳(今河北省冀县)人。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。从小父母早亡,由外兄孔氏抚养。七岁启蒙,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,转学佛法。十八岁出家为僧
六卷。明曾佩(约1556前后在世)编。曾佩,字元山,江西临川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年(1541)进士,官至监察御史。本书是他巡按福建时搜罗各郡县艺文中有关风土者,广采博录,时限在宋至明间。但疵瑕在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