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隆昌县志

隆昌县志

①十二卷,清黄文理纂修。黄文理,巴陵人,曾任隆昌县知县。隆昌县志创于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其时县令钱振龙奉檄纂辑数条,附入郡志,仅二十四页。黄文理任县令后,认为旧志过于简陋,因修兹编而续之。《隆昌县志》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刻本,共十二卷,卷首为序、姓氏、凡例、城图、舆图。正文分为:卷一,星野、形胜、山川、沿革。卷二,疆域、城池、廨署。卷三,坛壝、祀典。卷四,坊表、里社、乡场、桥梁。卷五,田赋、户口、积贮、盐政、防讯。卷六,学校、庙制、礼乐、书籍、学额、书院、乡饮。卷七,驿递、铺递。卷八,秩官。卷九,选举、名宦、人物、忠孝、节义、隐逸、流寓。卷十,风俗、节序、土产、古迹、寺观、仙释、坟墓、祥异、杂记。卷十一至卷十二,艺文。此志搜遗辑坠,使一邑志乘益臻完备,其功不可没。然列目纷繁,有失伦次。且卷端太守以下载序六篇之多,率皆僚属标榜谀颂之词,读之令人生厌。② 四十二卷首一卷。清魏元燮、花映均修,觉罗国欢增修,晏祐增纂。觉罗国欢,曾任隆昌县知县。晏祐,进士,曾任平谷县知县。隆昌本富顺之隆桥驿,明隆庆年间始割荣、泸与富之地而成县。志乘自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县令黄文理纂修后,乾隆三十二年(1767)县令朱云骏、道光三年(1823)县令张聘三、咸丰十一年(1861)县令花映均先后续修。兹编则为续咸丰志而作。《隆昌县志》同治元年(1862)刻本,此志名目次序,悉遵省城志局颁发纂修章程,毫无变易。凡乾隆四十年,以前,备录旧志,乾隆四十年以后事,皆一一增入。艺文门悉录旧志,新人新篇,非无佳作,然以其人见存,故避嫌不登。综观全书,文笔流畅,选材精审。木政、权政、土司、屯练、屯田、古帝王、故宫、僭窃、方技等类,以非隆昌县所有,故削而不载,亦为允当。尚有同治十三年(1874)晏祐增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正韵

    见“洪武正韵”。

  • 石溪史话

    八卷,清刘凤起撰。刘凤起,字兰村,睢宁(今江苏省睢宁县)人,雍正年间拔贡,其著作有《石溪史话》、《四书辨义》、《春秋辨义》、《诗草》、《诗余》。《石溪史话》一书上起三皇五帝,下至明福王,全书所论共一百

  • 孟子音义考证

    二卷。宋孙奭(962-1033)撰。清蒋仁荣考证。奭字宗古,博州博平(今山东茌平西)人。宋经学家,著有《经典徽言》、《五经节解》、《孟子正义疏》。仁荣字杉亭,浙江海宁人。是书就奭所为《音义》,为之校证

  • 知不足斋丛书

    三十集,二百零七种,八百二十三卷。清鲍廷博(1728-1814)编辑。鲍廷博字以文,号渌饮,安徽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,迁居武林(今杭州)桐乡之邬镇。诸生出身,性耽文史,家中藏书极富,筑室储书。乾隆中四

  • 思辨录辑要

    三十五卷。清陆世仪(1611-1672)撰。世仪字道威,号桴亭,太仓(今江苏省太仓县)人。尝从刘宗周问学。明亡,隐居讲学,历主东林、毗陵、太仓诸书院。著有《宗祭礼》、《三吴水利志》、《书鉴》、《诗鉴》

  • 香雪斋雁字回文诗

    五卷。清张玉德作诗并书。道光元年(1821)刻于石。其中篆书二册、隶、行、草各一册。各册中前一首、用篆隶行草,其回文一首,皆用正书。第一卷仿用《苍帝古文》、欧阳洵《皇甫碑》云集。第二卷仿《史籀》大篆、

  • 石屏词

    一卷。宋戴复古(1167-?)撰。复古,字式之,天台(今浙江天台县)人。幼孤,勉承家学,曾从林景思游,又为陆游门人。其诗作清新健快,以诗而名。其词音韵天成,不饰雕琢,自成妙趣。是集又名《石屏长短句》。

  • 湖南财政说明书

    二十四卷。清湖南清理财政局编。首载《详抚院咨送湖南全省财政说明书》文。下为例言及财政丁漕盐务各论说、平量比较表、各属解兑藩粮库款随解各费表,其卷一至卷十为入款,分为田赋类、漕粮类、租课类、盐课税厘类、

  • 福清县志

    ①十二卷,叶向高原本,李传甲修,郭文祥等纂。李传甲,字世鼎,陇州人。顺治八年(1651)拔贡。官福清县知县。郭文祥,邑人。考福清县志,一修于明嘉靖林有年。再修于万历叶向高。嗣后百余年,未之续修。迄康熙

  • 孙月峰评经

    十六卷。明孙矿(生卒年不详)撰。矿字文融,号月峰,余姚(今属浙江省)人,万历二年会试第一,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,事迹见《明史·孙矿传》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绍兴府志》、《书画跋》等。此书包括《诗经》、《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