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钦定周官义疏

钦定周官义疏

四十八卷。清鄂尔泰等奉敕撰,乾隆十三年(1748)钦定。据雷熔《方苞行状》载为方苞撰,沈廷芳为方苞传亦略同。方苞生平见《周官集注》。《钦定周官义疏》为清政府钦定《三礼义疏》之第一部。《汉志》载《周官经》六篇,《传》四篇。汉儒杜子春、郑兴、郑众、贾逵、卫宏、张衡所注,皆称《周官》,马融、郑玄所注,称《周官礼》,至唐贾公彦作疏开始沿用省文,称为《周礼》,清儒认为《周礼》并非本名,故在钦定时仍用《周官》。《钦定周官义疏》对汉至清之《周礼》研究进行广泛挖掘,并作了概括性总结,内容精赅详实。书首冠以《御制日知答》,对钦定此书予以说明。《御制日知答》中说:论《周官》者十则,以昭千古之权衡。其采掇群言,则分为七例:一、正义,直诂经义,确无疑的;二、辨正,后儒驳正,准确无疑的;三、通论,或以本节本句参证他篇,比类以测义,或引他经与此互相发明的;四、余论,虽非正确而依附经义,与事物之理有所推阐的;五、存疑,各持一说,义亦可通,或已被驳正,而持此论者多,未敢偏废;六、存异,名物象数,久远无传,难得其真,或创立一说,虽未被接受,而不得不存之以资考辨的;七、总论,本节之义已经训解,又合数节而论之,合一职而论之。并认为《周官》六典,其源确出周公,而流传既久,不免有所混乱,不必以为疑,亦不必以为讳。主张说《周官》者以汉郑玄《周礼注》为专门,而训诂既繁,不免有所出入,不可护其缺,亦不可没其长,颇为公正和客观。郑康成以下说礼者,明典制,王安石以下说礼者,阐义理,各执一说,所见皆偏,《钦定周礼义疏》粗精并贯,本末兼赅,博徵约取,持论至平,于《考工记》注奥涩不可解者,不强为之词,实为集汉学宋学之成。版本有:内府刊本、浙江刊本、清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盔山记

    八卷。清顾云撰。顾云,字子鹏,号石公,江苏上元(今南京)人。盔山在江宁府上元县城西北隅。山势于龙蟠里循城垣至城隅蛾眉岭,又袤循小仓山道陶谷至虎踞关,又袤道四望、马鞍诸山至清凉门,又循城垣,折至山前鸟龙

  • 缉玉录

    五卷。明傅振商撰。傅振商,字君雨,河南汝阳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进士,选庶吉士。累迁右副都御史。著有《杜诗分类》等。此编乃其为御史时巡按关陇,即其所历山川名胜,各裒辑其题咏,共为一编。有两淮马裕家藏本。

  • 大学总论

    一卷。中庸总论 一卷。清唐圻撰。圻字静斋,安徽新安(今安徽来安)人。是书不分章节,道理融澈,脉络贯通,虽着语不多,但义不少漏。论《大学》谓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。上则由外而内,下则由内而外,上则

  • 两汉隽言

    十六卷。宋林钺辑、明凌迪知增辑。林钺作《汉隽》,摘录西汉史事,迪知依此体例,辑后汉故实,与林钺《汉隽》合为一书,名为《两汉隽言》。其中卷一至卷十为前集,乃林钺之作;卷十一至卷十六为迪知续撰,题曰后集。

  • 隆昌县志

    ①十二卷,清黄文理纂修。黄文理,巴陵人,曾任隆昌县知县。隆昌县志创于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),其时县令钱振龙奉檄纂辑数条,附入郡志,仅二十四页。黄文理任县令后,认为旧志过于简陋,因修兹编而续之。《隆

  • 筹海图编

    十三卷。明郑若曾(1503-1570)撰。若曾字伯鲁,号开阳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嘉靖初贡生,曾师大儒王守仁,与归有光、唐顺之等交谊密切。入胡宗宪幕,协同平定浙江倭寇,有功于当世。是编与《江南经略》(

  • 唐韵正

    二十卷。《音学五书》之四,清顾炎武撰。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《唐韵》之讹,故称《唐韵正》;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《诗本音》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,以免《诗本音》过于繁重,可以认为《唐韵正》是《诗本

  • 天发神谶碑释文

    一卷。清周在浚撰。周在浚(约1637-1707),字雪客,祥符(今河南开封)人。尝流寓江宁(今江苏南京)。《天发神谶碑》原在江宁城南岩山,后移至天禧寺门外。至宋代,胡宗愈将其移至“转运司”后圃。元代杨

  • 续四声猿杂剧

    四卷。清张韬(约1680前后在世)撰。张韬字球仲,一字权介,号紫微山人,浙江海宁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尝司训乌程。生活于清初顺治、康熙间。著作有《大云楼诗文集》等。所作杂剧《续四声猿》仿明代徐渭《四声猿》,

  • 平倭四疏

    三卷。张焕撰。张焕,明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字扬华,一字茂实。嘉靖戊戌(1538)进士,初授刑部主事,后改吏部,擢南京太仆寺卿,后官至督理南京仓储、右副都御史。著有《平倭四疏》、《华阳漫稿》。张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