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针灸甲乙经

针灸甲乙经

十二卷。西晋皇甫谧(215-282)撰。皇甫谧,字土安,自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(今甘肃平凉县朝那镇)人。出身寒苦。精于医道,学识渊博,并通文史。晚年得风痹疾,半身不遂,乃潜心医学,撰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该书全称为《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》,又称《黄帝针灸甲乙经》,简称《甲乙经》。作者序称:“《七略·艺文志》《黄帝内经》十八卷。今有《针经》九卷,《素问》九卷,二九十八卷,即《内经》也。”“又有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,皆黄帝岐伯选事也。三部同归,文多重复,错互非一。”于是,作者“乃撰集三部,使事类相从,删其浮辞,除其重复,论其精要”,而撰集成《甲乙经》一书,共十二卷,约二十万言。卷一为总纲,论述人体生理机制;卷二阐述人体经脉组织;卷三描述人身各种穴位;卷四讲论诊治方法;卷五讨论针灸要法及穴位禁忌等;卷六论及生理病理问题;卷七至卷十二为临床施治部分,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患诊治之方。全书结构明晰严谨,先总论,后分论,先理论,后实践,实为医学典籍中楷模之作。该书保留了《内经》的主要内容,且经整理提炼,更切实际,易于把握。该书还保存了已失传的医书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的主要内容,总结了西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经验,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。书中夹注引杨上善《太素》、孙思邈《千金方》、王冰《素问注》、王惟德《铜人图》等资料,均出自《甲乙经》之后,乃宋人校正所加。引《难经》及张仲景著作,亦为后人所加。因为作者序中所言“撰集三部”,并不包括上述诸书。《甲乙经》包括了生理学、病理学、诊断学、临床学等多方面中医基础理论,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该书被尊为中医针灸学开山之作,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。有明吴勉学刊古今医统本;汲古阁影宋抄本;明万历间刻善本,步月楼印,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;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古今医统本影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古文英

    八卷。明顾祖武(生卒年不详)编。顾祖武字尔绳,号塘,江苏无锡人。此书搜集古文赋表奏疏之类。其师钱钟义序曰:“湘离之骚,非不油然忠爱,聱牙沈晦之词,非应时制科所急,将别册另存。至如古诗歌行、选律近体,李

  •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

    一卷。补遗一卷。罗振玉(1866-1940)撰。罗振玉,字叔蕴,一字叔言,号雪堂。生于江苏淮安,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,以祖上是浙江上虞人,遂恒以“上虞罗振玉”自居。曾搜集和整理甲骨、铜器、简牍、明器、佚

  • 石门县志

    ①十二卷。清邝世培主修。祝文彦纂,杜森纂修。邝世培曾为石门县知县。《石门县志》康熙十五年(1676)刻本。全书十二卷,分为:卷一二纪疆,为目十,有县表、沿革、星野、城濠、封域、山川、河梁、赋役、物产、

  • 启札锦绣

    一卷。旧本题清旷赵先生编,不著其名。所录皆南宋人启札,而不题作者之姓名。盖当时盛行此体,书贾采辑刊版,备挦扯之用,不足以言文章。有《永乐大典》本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,并加以介绍。

  • 珂雪词

    二卷。清曹贞吉(1634-1698)撰。曹贞吉字升阶,又字升六,号实庵,安丘(今属山东)人。康熙三年(1664)进士。官至礼部郎中。曹贞吉曾著有《珂雪诗》,本书则系词集。上卷收词一百三十四首,下卷一百

  • 诗经考异

    不分卷。清朱鹤龄(详见《诗经通义》)撰。是书附于《诗经通义》之后,竹纸无格,经文大字单行,考异小字双行,旨在辨别秦、汉以下诸本经文之异同。考其所采诸家,于唐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援据最多。其他群经诸子以及

  • 思绮堂文集

    十卷。清章藻功(约1711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)撰注。章藻功字岂绩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幼承家学,工骈文,以新巧胜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,授庶吉士。在官五月,即引疾归,事母终身。是书内容:卷

  • 岳麓书院图志

    十卷。明陈论撰。陈论,字思鲁,攸人。此志《明史·艺文志》不载,祁承《澹生堂藏书目》,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有录。黄虞稷考《湖南通志》引《四川通志》录陈论始末有误。岳麓书院,宋开宝八年(975)郡守朱洞始

  • 尚书集解

    二十九卷。清贺淇撰。贺淇字竹园,湖南衡阳人。此书又名《书绎》,因其列“集解”于前,后加“绎曰”,并以浅显的语言顺释经意。如“放四罪而天下咸服”,绎曰:“共工、鲧以治水无功流,苗以不即功窜,驩兜有荐共工

  • 易经图解

    一卷。清桑日升撰。作者为湖南零陵人,生卒年不及仕履均不详。据此书自序题顺治十五年(1658)季春,可知其乃清初之人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载此书为一卷。此书以为学易必先学图,图不学则易不传,因作图解。但其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