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金匮钩玄

金匮钩玄

三卷。元朱震亨(详见《格致余论》)撰。明戴元礼校补。又名《金匮钩元》、《平治荟萃》。此书为朱氏临证医案之节录,经门人校补,成书于元至正十八年(1358)。论述临床各种病证。卷一、卷二以内科杂证为主,兼述喉证和外科的一些病证,如中风、六郁、内伤、伤寒、温病、咳嗽、痢、泄泻、伤食、五疸、水肿、臌胀、头风、眩晕、心痛、腰疼、劳瘵、咳血、缠喉风、咽喉生疮、肠痈、痔疮等;卷三为妇科、儿科病证,包括妇科有关经、带、胎、产及儿科吐泻、黄疸、急慢惊风、疳病等常见病证。末附论六篇,不刻于目录中。六篇为:“火岂君相五志俱有论”、“气属阳动作火论”、“血属阴难成易亏论”、“泄泻从湿治有多法论”、“滞下辨论”、“三消之疾燥热胜阴论”。书中分证论治,条理清楚,词旨简明,辨证明晰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评说:“震亨以补阴为宗,实直开补真水之先,其以郁治病,亦妙阐《内经》之旨。”书中所附之方,多为朱氏临证效验之方,方药加减皆有法度。对郁证论治尤祥,创“越鞠丸”通治郁证。朱氏之论及拟订的大补阴丸等补阴诸方、越鞠丸等,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,诸证的论述部分标有“戴云”者,为朱氏门人戴元礼所补订,阐述颇多发明。书末的六篇医论均为戴氏所撰,其中不乏有见地的观点。此书曾因避清代康熙名讳,将“钩玄”改为“钩元”。后《薛氏医案丛书》收入本书时,则将书名改为《平治荟萃》。有明万历间刊本、198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邦黎献集

    十六卷。清鄂尔泰(?-1732)纂辑,鄂尔泰,字毅庵,满州镶兰旗人。西林觉罗氏。高祖屯泰,明朝开国初年率旗来到汪钦,授佐领。从此世代居住汪钦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鄂尔泰由举人世袭佐领,授三等侍卫。

  • 楚辞协韵

    十卷。附《读骚大旨》一卷。明屠本畯(详见《楚辞草木疏补》)撰。本书卷首有沈九畴序,黄姬小序。屠氏《读骚大旨》目录:卷一《离骚》,卷二《九歌》,卷三《天问》,卷四《九章》,卷五《远游》,卷六《卜居》,卷

  • 来复堂集

    二十五卷。明曾维纶(约1595年前后在世,)撰。曾维纶字惇吾,江西乐安人。生卒不详。万历八年(1580年)进士。官至嘉兴府同知。著有《来复堂集》。此集二十五卷,前有万历十五年(1587年)黄洪宪序,称

  • 古史

    六十卷。宋苏辙撰。苏辙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。苏辙认为司马迁《史记》多不得圣人之意,于是因司马迁之旧,取上自伏羲神农,下迄秦始皇史事,作本纪七家、世家十六,列传三十七,自称是为追录圣贤之遗意,以明示来世

  • 书蔡传旁通

    六卷。元陈师凯撰。师凯字道勇,江西南康人,尝隐居庐山,名其地曰东汇泽(一说师凯字叔才,江西都昌人)。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取董鼎《书传辑录纂注》以疏证蔡沈《书集传》,书中多采先儒问答,论其得失,意

  • 春秋传说例

    一卷。宋刘敞(详见《春秋权衡》)撰。此书与杜预《春秋释例》、陆淳《春秋纂言》相类,旨在发凡举要,阐明其《春秋传》褒贬之例,实为其《春秋传》一书之纲领。据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,原书凡四十九条,然无传本

  • 恭城县志

    四卷,清陶墫修,陆履中、莫远恂、常静仁纂。陶墫,字紫庭,贵州贵筑(今贵阳市)人,庠生,光绪十年(1884)任恭城知县。陆履中,广西恭城人,光绪十年(1884)岁贡,铨选训导。莫远恂,广西恭城人,光绪十

  • 续金瓶梅

    十二卷六十四回。题“紫阳道人编”,紫阳道人乃清丁耀亢别号。丁耀亢(1599-1670),字西生,号野鹤,别署紫阳道人,又署木鸡道人,明末清初文学家。除该书外,还有《丁野鹤遗稿》、《天史》、《出劫纪略》

  • 孝经古今文传注辑论

    一卷。清吴大廷撰。吴大廷字桐云,湖南沅陵人。咸丰五年举人,官至台湾道。吴大廷认为,孝经古文、今文只是在文字的增减、章句的分合上所传略有不同,而大义原本一样。于是依照吴隆元孝经之本的体例,对所集唐玄宗、

  • 补小尔雅释度量衡

    一卷。清邹伯奇撰。伯奇(1819-1869)字一鹗,又字特夫,南海(今属广东)人,诸生,尚著《读段氏注说文札记》等。是编自为文自为注,乃专补《小尔雅》“度”、“量”、“衡”诸篇之作。《小尔雅》此三篇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