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释名补证

释名补证

一卷。清成蓉镜撰。成氏生平见“释饭鬻”。《释名补证》补证《释名》凡六十一条,大多翔实可信。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,如《释天》:“天,豫、司、兖、冀以舌腹言之,天,显也,在上高显也;青、徐以舌头言之,天,坦也,坦然高而远也。”《补证》曰:“案今等韵家分牙、舌头、舌上、重唇、轻唇、齿头、正齿、喉、半舌半齿为九音,相传来自西域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称后汉佛法行于中国,得西域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,谓之婆罗门书,此即唐僧守温三十六字母之权舆,然《志》初不云九音来自西域也。观《释名》已有舌腹、舌头、横口、合唇、踧口、开唇之云,而高诱注《战国策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诸书,亦有所谓急舌、急气、缓气、闭口、开口、笼口者,然则九音洵中国儒家之学矣。”《补证》亦有驳毕氏之误者。如《释天》“景”字条明嘉靖翻宋刻本作:“景,境也,明所照处有境限也。”毕氏校本作“景,竟也,所照处有竟限也。”毕注曰:“俗书‘竟’字加‘土’傍,非也。”《补证》曰:“案毕氏序定刘成国为汉末魏初入。钱氏大昕辛楣则据《吴志》程秉、薛综、韦曜诸传,以为汉末名士,建安避地交州,故其书行于吴。考永和四年(139年)所立《张平子碑》:自涉境以经于诸邑;初平五年(194年)所立《周公礼殿记》:节符典境;皆有‘境’字,是汉季此字已通行。成国撰《释名》作‘境’,当是依俗为之,此类甚多。毕校间用《说文》改正,而江氏所书篆本尤夥,虽究六书之旨,然已失成国本来面目矣。于例当仍其旧,而注其下云:某古只作某。”《补证》尚有纠正成国之误者,如《释天》:“震,战也,所击则破若攻战也;又曰辟厉,辟,析也,所历皆破析也。”毕注曰:“字当作劈,劈破也。”《补证》曰:“礔砺(《一切经音义》十五引《苍颉篇》)、劈厉(《说文》‘雨’注、《方言》二郭注)、霹雳(《尔雅》郭注),并叠韵字,成国义近凿。”案成氏谓‘辟厉’乃叠韵连绵字,成国拆骈为单,望文生训,成氏所言甚确。毕氏沿成国之误未改,苏舆谓“辟”为衍字,为成国辨解,所言皆非是。《释名补证》刊在光绪十四年(1888年)《南菁书院丛书》六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守

    三十二卷。清叶佩荪撰。佩荪字丹颖,号辛麓,归安(浙江吴兴)人,乾隆进士,官至湖南布政使。此书卷首为易卦总论,撮举二十四卦,论述阴阳消长之理,顺逆往来之数,发挥详尽。自卷一以下诠释经文,但不及系辞传、文

  • 宋景文公笔记

    见《笔记》。

  • 翊学诗

    一卷。书成于嘉靖七年(1528年)。此书是嘉靖七年五月经筵官进讲大学衍义时,明世宗朱厚熄因制五言古诗一章,并序之以赐阁臣;大学士杨一清、贾咏、翟峦等奉表谢,并和之以进;其后,谢迁、张璁相继入阁,世宗亦

  • 丁氏声鉴

    一卷。清丁显撰。显字问渔,陕西山阳人。是书因李汝珍《音鉴》而作。其大旨则遵李书二十二字,区别唇舌腭齿喉为九声,并三十六母为二十一母:曰见、溪(群)、疑,属腭声;曰端、透(定)、泥,属舌头声;曰帮、滂(

  • 官箴

    ①一卷。宋吕本中撰。吕本中,字居仁,号东莱先生。吕公著之曾孙。曾任济阴主簿、起居舍人,官至直学士院。一生著述甚丰,有《春秋解》十卷、《童蒙训》三卷、《师友渊源录》五卷。本书是一本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,共

  • 春秋辨疑

    四卷。萧楚(1060-1130)撰。萧楚字子荆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宋代经学家。元符乡举,考进士不第。时蔡京当国,禁《春秋》学,萧楚愤嫉其奸,预言蔡京当仿王莽篡国,发誓不出仕。遂隐居三顾山下,自号“

  • 甲申三月忠逆诸臣记事

    一卷。明钱邦芑撰。该书记甲申年(崇祯十七年,即1644年)死难从逆诸臣。共分四类:一为殉节之臣,二为遁迹之臣,三为受刑之臣,四为受职之臣。记忠逆姓名之书,尚有顾炎武《明季实录》、冯梦龙《甲申纪事》,可

  • 重编王肯堂笺释图注

    三十一卷。清顾鼎编。顾鼎,江苏娄县人。为清初研究刑律的云游幕僚。王肯堂,明万历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郎中,后任福建参政。是书先为王肯堂根据《明律》所作笺注:他集诸家之说,舍短取长,详为注释,并订正坊间私刻

  • 王公处分则例

    四卷。不著编辑人名氏,也无著成年月。根据书的内容,可以断定为道光时所修。其卷一为公式,卷二为选举、考劾、限期、封荫、文移、营私、仓库、俸饷、户口、恤赏承催解支、灾赈、本章,卷三为祀典、仪式、印信、考试

  • 论语足征记

    二卷。清崔适撰。适字适之,浙江吴兴人。清光绪举人。毕业于诂经精舍,为俞樾的高足。是书前有崔适的自序,其认为汉宣帝时,齐人王吉为齐论作传,鲁人龚奋为鲁论作传。西汉末古论始出,其传为刘歆所作,歆托名为孔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