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礼日知

读礼日知

二卷。金淛(生卒不详)撰。淛东阳(今浙江金华)人,万历初,官广东右参政,著《读礼日知》。此书,《明史·艺文志》未著录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,搜采赅博,黄虞稷《千顷堂书目》于明人著述,网罗靡遗,均未涉及。此本为璜川吴氏旧藏,有璜川吴氏收藏图书印记。据首万历元年《自序》谓“隆庆庚午冬,罹母之丧,反(“返)哭居庐,取《礼记》读之,日有所知,则札记之。比禫而除服,以示群弟子,而名之曰《读礼日知》”。二年,海阳刘子兴《序》谓“公命海阳尹冯君,寿(“筹)诸梓,盖元年成书,次年起官粤东,刊板于潮州也”。淛以为《礼》经焚于秦火,作《礼记》者,并非皆为孔子之徒,言或有失真者。又指摘陈澔《集说》“掩陋”,“不能尽窥圣人制《礼》之意。故每篇条举经文,而为之说,尤详于《丧礼》,大抵平实近情,善会经旨,疑所得当。如《读檀弓》谓“‘孔子既祥,而五日弹琴,十日笙歌。有子既祥,而丝履组缨,曾点倚门而歌’。为近诬。知悼子之丧,平公饮酒乐,杜箦酌饮以讽之。‘君前不当称臣谥,未葬亦不当有谥’,为《记》者之失”。《读曾子问》谓“‘女未庙见而死,不迁于祖,不祔于皇姑,婿不杖不菲不次,归葬于母氏之党,示未成妇’。女子以嫁为归,既已成昏(“婚”),见舅姑,固已妇之矣。且嫁女在途,闻父母之丧,已降服期,明既为人妇,则既昏而不祔归葬,于理未安”。《读礼运》谓“大同小康之说,为老庄之见”。《读明堂位》谓“成王幼冲阼而治,乃摄政非摄位”。《读杂记》谓“子为大夫,则父母不能主,是舜可得而臣父。公七踊,大夫五踊,士三踊,乃朝夕奠哭之节,非死至至大殓哭踊之数”。《读祭义》谓“‘孝弟(“悌”)一也,至孝近于王,至弟近于霸’。非圣人之言”。《读表记》谓“‘以怨报怨,以德报德’之说,与《论语》异,不可为训”。则皆明了精确,深中肯綮。在明人经说,堪为上乘;数百年来罕见流传,湮晦不彰,故特著录。此书有上虞罗氏藏明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

    八十卷。清高宗御制。清高宗生平事迹详见《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》辞条。《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》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)二月,上示内阁,将全藏诸咒,详加考译并用四种文字(满文、

  • 太岳杂著

    一卷。明张居正(1525-1582)撰。张居正字叔大,号太岳,湖广江陵(今属湖北省)人。张居正少年时即颖敏绝伦,二十二岁成进士。隆庆六年(1572)出任内阁首辅,执政十年,以劳瘁卒。张居正是我国封建社

  • 韵综

    八卷。清陈诒厚撰。诒厚又名学诗,字连庭,大梁(今河南开封市)人。其自序云:自束发以来,六书未学,五音未审,每拈一韵,十失八九。乃取《康熙字典》、《佩文韵府》二书详为校核,先于一韵中厘其部画,复于每字之

  • 淮鹾备要

    十卷。清李澄撰。李澄,字练江,江苏江都县人。贡生,此书卷一为盐之始,卷二始之弊,卷三盐之行,卷四行之地,卷五盐之害,卷六害之法,卷七盐之利,卷八利之人,卷九盐之说,卷十说之效。是书前有张青选序,说到“

  • 文章精义

    一卷。宋李涂撰。李涂,字耆卿,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其事迹亦无可考。著有《文章精义》。是书世无传本,诸家书目亦皆不载。唯《永乐大典》有之。考焦竑《国史经籍志》,有李涂《文章精义》二卷,亦无传本。清乾隆年

  • 傃庵野抄

    十一卷。明蔡士顺撰。士顺字考来,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该书以编年体记明天启元年(1621)至崇祯元年(1628)事。卷一至卷十汇辑天启朝奏疏诏旨,按日排比,间加以论断。末一卷为召对录。有明崇祯刻本。

  • 朝鲜赋

    一卷。明董越撰。董越字尚矩,宁都(今江西宁都县北)人。明宪宗成化已丑进士,生卒年不详。累官南京工部尚书。孝宗弘治元年(1488)正月,董越以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同刑科给事中王敞奉使至朝鲜,五月还朝

  • 类隽

    三十卷。明郑若庸(生卒年不详)撰。郑若庸字中伯,号虚舟,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郑若庸精诗古文,兼工词曲。少为诸生,以任侠不羁被斥。受赵王厚煜聘,入府著书。历经二十年,仿《初学记》、《艺文类聚》而编成此书

  • 复社姓氏

    一卷。明吴应箕(详见《启祯两朝剥复录》)撰。复社之兴始于孙淳、吴,至张溥、张采迅速扩大,举南北七社合而为一,参与之名流学人达三千余人,其势可以掀动朝政,改变舆论。易代之际,多慷慨赴义杀身成仁之士,其节

  • 华影吹笙阁遗稿

    一卷。清戴小琼撰。戴小琼,生卒年不详,字菊亭,号墨华道人,浙江嘉兴人,观察沈涛之妻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(1845)刊本,与沈珏女史《画理斋诗稿》合刻。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,共收二十二首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