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易韵考

读易韵考

七卷。明张献翼撰。献翼字幼举,一字幼于,号百花山人;后更名敉。昆山(今江苏昆山县)人。嘉靖中国子监生,曾为官,后弃官专攻《易》学。尚著《周易纪闻》、《学易标闻》等。此书取《周易》之王肃、李轨、徐邈音注,又证以秦汉以下诸书叶读,以考《易》中之韵。案《易》之《象》、《传》实有韵,而《彖辞》《系辞》不过偶然叶读而已,献翼则一并以为谐韵,往往征引汉魏以下之音及佛家之偈言、道家之章咒以证明之,殊伤芜杂。有明万历己卯(1579年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洛如诗钞

    六卷。清朱彝尊(1629-1709)选录,陆奎勋(1663-1738)编次。彝尊字锡鬯,号竹坨,又号舫,晚称小长庐钓鱼师,秀水(今属浙江)人。少致力古学,博极群书,客游南北以收剔金石。明清易代之际,曾

  • 洪范宗经

    三卷。清丁裕彦撰。丁裕彦字毓清,山东潍县人。书首有陈官俊、贾桢、宋庆和等人的序。陈序称此书对于蔡沈《书集传》中浑举大意、义蕴含混不清的地方,力求言之详尽。贾序称此书对于蔡沈《书集传》之说加以引伸发挥,

  • 伤寒论条辨附本草钞或问痉书

    《伤寒论条辨》八卷,《本草钞》一卷,《或问》一卷,《痉书》一卷。明方有执(1523-1593)撰。方有执字仲行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因两次以中风、伤寒丧妻,五次以惊风殇子,故发愤学医,致力于医学研究。

  • 尚书正解

    十二卷。清吴荃撰。吴荃字荪右,江苏丹阳人,诸生。本书前有刘梅序,又有吴荃自序和凡例。本书每篇都有纲领,各段都有节目,在注解之外分标全旨合参析讲等名,其体例是仿效举业家《四书讲义》之体。卷首附有《禹贡正

  • 古今诗材

    八卷。宋萧元登(生卒年不详)撰。本书取唐宋诗人的诗句分类编辑。采录或全篇,或摘取一二联及数句。绝句多数全诗采录。中间加以评注,都是杂取各家诗话而稍加编者自己的意见。

  • 尚书天地图说

    六卷。清潘咸(详见《易耆图说》)撰。此书虽借《尚书》之名为名,又以《尧典》经文冠前五卷之首,以《禹贡》经文冠末一卷之首,而实是摘录支离曼衍,自抒己说,与《尚书》经义渺无所涉。而其己说又多逞私臆。如其谓

  • 唐鉴

    二十四卷,宋范祖禹撰,吕祖谦注。范祖禹(1041-1098),北宋史学家,字淳甫,一字梦得,成都华阳(四川成都)人,嘉祐(1056-1063)年间进士,历官龙图阁学士,出知陕州。司马光设局编修《资治通

  • 万年觞

    清朱素臣撰。朱氏生平见《十五贯》。此剧叙刘基居日郊行,于丘阜侧拾得瑶觞一个、剑一把、天书三卷。瑶觞上镌有“天子万寿”四字样。其字全是古文,不可辨识,而末还有一行楷书六字,云:“欲贯通,访卧龙。”刘乃访

  • 躬厚堂诗录

    十四卷。《杂文》八卷。清张金镛(1805-1860)撰。张金镛,字笙伯,本名敦瞿,字良甫,号海门,一号忍龛,自名其室为躬厚之堂。浙江平湖(今嘉兴)人。道光进士。翰林院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、文渊阁枚理、国

  • 函史

    上编八十一卷,下编二十一卷。明邓元锡撰。邓元锡事迹详见《三礼绎》条。是书仿郑樵《通志》体例,七编是纪传部分,下编为二十略。《通志》纪传多因旧史,无甚新意,而二十略虽属新创,但不免有夸大之词。是书同《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