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引经考

说文引经考

二卷。清吴玉搢(1699-1774)撰。玉搢字籍五,号山夫,晚号顿研、钝根,淮安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。廪贡生,官凤阳府训导。仕途不顺,遂潜心于金石文字之学,著述尚有《别雅》、《金石存》、《六书述部述考》、《六部叙考》、《天发神忏碑考》等。此书旨在考《说文》引经与今本之同异。吴氏自序云:“《说文解字》十五卷所引诸经数千余条,案其同异,大约参半。前人间有说者,多以不合于今本,类訾其纰缪,或但以为讹误而已。搢窃疑之,用是反复推勘,参以昔贤经解,博考释文所列诸经异本,并及鼎彝碑版、班马文字、字书偏旁,考证韵书音读通转。久乃恍然有悟,知许氏故非尽冯臆改变,亦非尽别风淮雨,概归狱于传写之咎也。”于是取《说文》所引之经,与今本校其异同,有与今本异而实同者,有可与今本并行不悖者,有今本显失不能不据《说文》以正其误者,皆一一标出。虽未尽当,大致颇足观。全书计一千一百一十二条。群经之外,有《山海经》、《国语》、《楚辞》、《五行传》、《墨子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韩诗外传》、《甘氏星经》,《司马法》,杨雄赋、司马相如赋等计三十六条。其中有四百条未加考释,所以吴书实为引经考者六百七十六条。《续修四库提要》云:“玉搢尽取《说文》引经之异同,论列考订,于经师授受之各殊,篆隶相承之递变,形声相近之通假,颇能得其大概。虽许氏之书古义烂然,又能详稽博辨,多所发明,于读经者亦不无裨补也。”(杨钟羲)此书道光元年(1821)由仪征程赞咏刊刻,补吴所漏二十四条于后。光绪二年(1876)王闿运重校,光绪八年扬州饶氏重刊,是本错字较多。另有《咫进斋丛书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经义知新记

    一卷。清汪中(1744一1794)撰。汪中字容甫,江苏江都(今扬州市)人,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诸生。七岁而孤,家贫不能上学,母亲邹氏授以小学、四子书。稍长,入书店当学徒,因此遍读经史百家,于是成为

  • 便民图纂

    十六卷。无编者姓氏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及《中国丛书综录》均著录为明邝璠撰。但据近人研究认为,此书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。邝璠,字廷瑞,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本属农书类,但由于书中所记内容“旁及祈福、择日及诸格

  • 潞州志

    十二卷。明马暾纂修。马暾字廷震,出身进士,明弘治间任潞州知州。弘治初年,马暾莅位,乃以修志为己任,历数月,志成。《潞州志》明弘治八年(1495)刻本。全书十二卷,分为:卷一建置沿革、郡名志、分野志、疆

  • 怜香伴

    清李渔(详见《闲情偶寄》)撰。此剧中人石坚,字介夫,江都诸生,原籍嘉禾,其母范氏,扬州人,舅无子,以坚入继,从其姓曰范,改名为石,娶妻崔氏,名云笺,才色并绝于扬州。山阴有位孝廉曹友容,带女语花至江都,

  • 采芹录

    四卷。明徐三重(详见《余言》条)撰。此书共四卷,第一卷论养民、教民,第二卷、第三卷多论学校贡举、政事利弊,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,大致皆考稽典故,究悉物情,持论较为平实,无激烈偏驳之见,也无恩怨毁誉之

  • 明德堂文集

    二十六卷。明吕维祺(1587-1641)撰。吕维祺,字介孺,号豫石。河南新安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。擢吏部主事。著有《四体约言》等。其生平不求以文章名世,然所论建多朴实,非空谈经济之流。此集

  • 郁离子

    二卷。明刘基(1311-1375)撰。刘基,字伯温,青田(今属浙江省)人。元末进士,曾任江西高安县县丞、江浙儒学副提举,不久便弃官归乡隐居。后出任江浙行省都事,因反对“招抚”方国珍而被革职。于是刘基回

  • 读说文证疑

    一卷。清陈诗庭(生卒年不详)撰。诗庭字画生,号妙士,嘉定(今上海市)人。嘉庆四年(1799)进士,授知县,不就。是书于《说文》不可解说之处,则引群书以求确解。如“莍茮徽实,裹如表”者,“裹如表”不可解

  • 有兰书屋存稿

    四卷。清石球(约1766年前后在世)撰。石球字鸣虞,嘉定(今上海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石球工诗,其近体诗颇有风致,而骨格未坚。徐树绅序称球自评生平踪迹,少所涉历,无瑰伟奇特之观,故亦罕沈博绝丽之作。该书

  • 傅与砺诗文集

    二十卷。元傅若金(1303-1342)撰。若金初字汝砺,揭奚斯改字与砺。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少年家贫,以织席为生。后发愤读书。诗文脍炙人口。顺帝时,奉命随使臣出使安南,归后以功授广州路儒学教授。至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