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诗经小学录

诗经小学录

四卷。清臧庸(1676-1811)撰。臧庸本名镛堂,字在东,更字西成,号拜经。江苏武进县人。臧琳的玄孙。清代经学家。师事卢文弨,并从钱大昕、段玉裁等讨论学术。曾助阮元编辑《经传纂诂》、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。精于校雠,卢文弨称其“天下校书第一”。治学根据经传,剖析精微,曾依臧琳《经义杂记》的体例,撰成《拜经日记》,这是诠释古书疑义、校勘误字音读的札记。他的著述颇富,辑著还有《孝经考异》、《臧氏文献考》、《子夏易传》、《诗考异》、《韩诗遗说》、《毛诗马王微》、《说文旧音考》、《尔雅古注》、《拜经堂文集》等。是编盖就段玉裁所著《诗经小学》删烦纂要而成。篇首有臧氏自序,谓《诗经小学》,全书数十篇,亦段君所授读,镛堂善之。为删烦纂要,“国风”、“小、大雅”、“颂”,各录成一卷,以自省览。后段君来见之,喜曰:“精华尽在此矣!”当即以此付梓。又云段君所著《尚书撰要》、《诗经小学》、《仪礼汉书考》,皆不自付梓,有代为开雕者,又不果。而此编出镛手录,卷帙无多。复念十年知己之德,遂典裘以畀剞劂氏。是以足见昔贤治学之虚心,与交友之风义矣。其书凡四卷,风、小雅、大雅、颂各为一卷,校之经韵楼所刊段氏《诗经小学》,大体无殊,故疑段氏原书,即臧氏自序所谓数十篇者,实未尝刊行,经韵楼所刊,盖即臧氏手录之本。其书以六书假借之谊,明诗传训诂之旨,颇称精审。其于音韵,多用十七部之说。是书有乾隆五十六年(1791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子识小

    一卷。清郭阶(详见《周易汉书考》)撰。郭阶认为;黄帝之前,不知何所谓儒,也不知何所谓道。“道”寄托于虚无,百姓安心于自然。孔子集天、地、人之大成,以儒家学说贯穿始终,但他不参照其他诸家之言论,不能知天

  • 孝经约注

    一卷。清汪师韩(1707-?)撰。汪师韩号韩门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官翰林院编修。汪师韩认为经之分章自汉儒始,后人求其分,不求其合,遂使一书前后不相连贯,故于今文古文分章之异及皇侃开宗明义等之名俱不

  • 尚书刘氏义疏

    一卷。隋刘焯(544-608年)撰,清马国翰辑。刘焯字士元,信都昌亭(今属河北省)人,隋代经学家、天文学家。刘焯是刘献之的三传弟子,传其毛诗学;又受《礼》与熊安生。与刘炫齐名,时称“二刘”。隋文帝时,

  • 论孟考略

    一卷。清张眉大撰。是书多拾前人之说,唯据《御览》无名氏引《论语隐义》及隐义注两条甚怪。前一条云,卫蒯聩乱,子路与师往。有狐黯者当师曰:“子欲入耶?”曰:“然。”黯从城上下麻绳钩子路,半城,问曰:“为师

  • 碧里杂存

    一卷。明董谷撰。董谷,字顾甫,海宁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官安义、汉阳二县知县。为人为政廉静不苛。自号碧里山樵,又曰汉阳归叟。著有《续澉浦志》等。《碧里杂存》是杂纪琐闻的笔记小说,写的多是齐东方面的事。节中

  • 仪礼逸经传

    二卷。元吴澄(1247-1331)撰。吴澄字幼清,号草庐,江西崇仁人。南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。入元,荐擢翰林应奉文学。泰定初开经庭,吴澄为讲官。主修《英宗实录》,诏加资善大夫。广招门徒,从学者达数千人。

  • 掖县志

    八卷,首一卷。清张思勉修,于始瞻纂。张思勉字诚之,满洲汉军旗人,举人出身,乾隆十五年(1750)任掖县知县。于始瞻,邑人。掖本大邑,人材茂盛,而无志。至乾隆二年(1737),前知县熊铨始创志稿,未付梓

  • 测候丛谈

    四卷。美国金楷理口译,华蘅芳笔述。测量学须用演绎、归纳二法。一为已知其大端而推验其变数,一为细测其琐屑之故,按其年月日时逐一记之,历久而知其定理。是书用此二法,考究气象变化诸端。凡四卷。第一卷论空气中

  • 梅子新论

    一卷。晋梅氏撰。其生卒年、事迹及名无可考。清马国翰辑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,梁有梅子《新论》一卷,失传。《唐志》也没著撰人。唯马总《意林》云,按其书断为晋人,是从书中称扬阮籍而知之,然并无他证。考《隋书

  • 复初堂文集

    八卷,诗集一卷;二集,八种不分卷,十二册。清萧彝撰。萧彝字伯常,初名光甫,字朗初,睢州(今河南睢县)人。光绪二十六年优贡。治义理之学,兼为文章。撰著有《复初堂文集》八卷《诗集》一卷,石印刊行。第二集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