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范伯子全集

范伯子全集

三十一卷。清范当世(1854-1905)撰。范当世,初名铸,字桐生。后易名为当世,字无错,号肯堂,又号伯子。通州(今江苏南通)人。当世少有才名,补诸生。然屡试不第。张裕钊客江宁凤池书院,当世偕同里张謇、朱盘铭拜谒,求学古文。裕钊喜纳。当世因之与謇、盘铭合称“通州三生”。吴汝纶主冀州,由张裕钊介绍,当世被邀讲学于保定莲池书院。后,当世入李鸿章幕,以诗文课其子。甲午战败后,范当世东归故里,病卒。是集包括文集十二卷、附一卷,诗集十九卷。是文集卷前有陈三立序,卷末有曹文麟《跋》。卷一录文十一篇;卷二亦十一篇,卷三为九篇,卷四亦九篇,卷五为十一篇,卷六为六篇,卷七为九篇,卷八为十篇,卷九为五篇,卷十为八篇,卷十一为六篇,卷十二为七篇。总计一百〇六篇。其中寿序、祭文、墓志居大半。是诗集按年编次,始于光绪四年(1878)迄于光绪三十年(1904),共录诗一千一百零三首。卷一收四年至九年,诗六十首,卷二、三收十一年至十二年十月,诗四十五首,卷四、五收十三年四月至十五年六月所作的诗一百零八首。卷六、七收十六年至十九年六月所作之诗一百二十首,卷八、九收十九年六月至二十年十一月诗一百三十一首,卷十为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所作之诗六十五首。卷十一为二十三至二十四年所作之诗三十九首,卷十二为二十五年所作之诗九十二首,卷十三为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三月所作之诗六十二首,卷十四、十五为二十六年五月至十月所作之诗一百五十七首,卷十六、十七为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六月所作之诗一百二十三首,卷十八录二十八年七月至二十九年十二月所作之诗五十六首,卷十九为三十年(1904)所作之诗四十五首。是诗均注明出处,对相应研究考察有极大方便。有1933年朱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铅山县志

    ①十五卷,清郑之侨纂修。郑之侨,字东里,广东潮阳人,乾隆二年(1737)进士,乾隆五年(1740)任铅山知县。《铅山县志》乾隆八年(1743)刻印。此志舆地志、建置志中,凡旧志讹误之处,皆予订正;户口

  • 平田诗话

    二卷。明管楫撰。管楫,字汝济,号平田,又号竹木山人,陕西咸宁人。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官至右副都御史。管楫巡抚山东,以治闻。因与严嵩相忤,辞疾家居二十年。管楫与薛惠、何景明、高叔嗣诸人相倡和,故其

  • 李太白诗选 杜少陵诗选

    李太白诗选五卷,杜少陵诗选六卷。张含辑。张含字愈光,永昌(云南保山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正德二年(1507)举人。主要活动在正德、嘉靖年间。他与杨慎、杨子云等,人称“杨门六学士”。但布衣终身。《四库全书》

  • 稽古录

    二十卷。北宋司马光(详见《资治通鉴》)撰。光撰《通鉴》及考异、目录,卷帙繁重。遂又著与《通鉴》相同年代的《历年图》,著《百官公卿表大事记》以相衔接。又纂述周威烈王二十二年(前404)上溯至伏羲之事,三

  • 乔氏易俟

    十八卷。清乔莱(1642-1694)撰。乔莱字石林,江苏宝应人。康熙六年(1667)进士,授内阁中书。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,授编修,曾典广西乡试,参与《明史》纂修。康熙二十年(1687)罢官归里,后召还

  • 四书疑节

    十二卷。元袁俊翁撰。俊翁字敏斋,袁州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不可考。著有《经史疑义》、《四书疑节》,前书已佚。该书以问答的形式撰著,以四书之文互相参对设题,或阐释义理,或考证训解,解答于后。此书虽

  • 频罗庵遗集

    十六卷。清梁同书(1723-1815)撰。梁同书,字元颖,号山舟,晚署不翁。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乾隆十二年(1747)举人。乾隆十七年(1752)会试落第,特赐进士,改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官至侍讲

  • 刊误

    二卷。唐李涪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关于李涪的生平事迹,史书记载极略。陆游《渭南集》有该书跋语,云:“王行瑜作乱,宗正卿李涪盛陈其忠必悔过,及行瑜传首京师,涪亦放死岭南”。《刊误》原书五十篇,今止存四十九篇

  • 周易易解

    十卷。清沈绍勋撰。沈绍勋字竹祁,钱塘人。此书前有章太炎序,谓其治易聚诸家说解至二千种,凡所采择,上取汉儒之象数,中采宋儒之图书,下及明清诸儒之精意及古今传注。旨在打破汉宋门户之见。书中采用象数义理相结

  • 汉熹平石经残字谱

    一卷。关葆谦撰。葆谦字伯益,开封(今河南开封)人。有《新郑古器图录》二卷,已著录。此书所得汉石经残字共177字,其内容皆不见于诸家著录。葆谦的叙言对这些事实既无说明,而对其中哪一石可考定为属于哪一经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