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柏山房十五种
七十九卷。清林春溥(详见《竹书纪年补证》)撰。林氏著述贯串百家,尤精古史,是书所收多考校古史著作,如《古史纪年》、《武王克殷日记》、《灭国五十考》、《竹书纪年补证》、《孔门师弟年表》、《孟子时事年表》等,是研究古书的重要参考资料。除十五种外,该书还附刻四种其他内容之著作,包括《宜略识字》、《识字续编》、《论世约编》、《闲居杂录》。有清道光咸丰间刊本。
七十九卷。清林春溥(详见《竹书纪年补证》)撰。林氏著述贯串百家,尤精古史,是书所收多考校古史著作,如《古史纪年》、《武王克殷日记》、《灭国五十考》、《竹书纪年补证》、《孔门师弟年表》、《孟子时事年表》等,是研究古书的重要参考资料。除十五种外,该书还附刻四种其他内容之著作,包括《宜略识字》、《识字续编》、《论世约编》、《闲居杂录》。有清道光咸丰间刊本。
清江永(1681-1762)撰。永字慎修,西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康熙时诸生。博古通今,专心十三经注疏,于三《礼》之功尤甚,精于考证。弟子甚众、戴震等人曾受其学。著述颇丰,有《周礼疑义举要》、《古韵标
四卷。明潘士达(生卒年不详)撰。潘士达字在闻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。万历二十年(1592)中进士。官至广东提学佥事。此书取诸子百家所载的孔子言论,分类编排,仿《论语》二十篇之数,以其言皆为《论语》所不
二十六卷。清李振裕(约1685前后在世)撰。李振裕,字维饶,号醒斋,江西吉水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康熙九年(1670年)进士,由庶吉士历官刑、工、户、礼四部尚书,曾督学江南。是集有诗文各十三卷,前后无序跋,
一卷。清魏裔介(详见《多识集》)编。此书体例与《多识集》、《雅说集》相同,也是魏裔介的一部杂纂之作。此书收录了陈继儒《读书十六观》中十六条、安得《长者言》四十二条、严栖《幽事》中二十九条、徐太室《归有
一卷。宋黄儒撰。黄儒,字道辅,建安(今福建建瓯县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品茶要录》。是书皆论建茶,分为十篇,一采造过时,二白合盗叶,三入杂,四蒸不熟,五过熟,六焦釜,七压黄,八清膏,九伤焙,十
一卷。魏王朗(155-228)撰。清马国翰辑,朗字景兴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北)人。官至乐平乡侯。通经学,曾著有《易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孝经传》、《周官传》,今仅存《论语王氏说》辑本。但《三国志》本传及
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
十六卷。题“古吴墨浪子搜辑”,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无考。书约在清康熙年间问世,短篇小说集,全名为《西湖佳话古今遗迹》。搜集自晋至明与西湖有关的名人轶事,加工整理成小说。卷一《葛岭仙迹》叙晋葛洪成仙事
十四卷。清王绍兰(1760-1825)撰。绍兰字畹馨,号南陔,晚年自号思惟居士,萧山(今属浙江)人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)进士,官至福建巡抚。学以许慎、郑玄为宗,于《仪礼》、《说文》致力尤深,著述宏
四卷,续一卷。清朱士端撰。士端字铨甫,江苏宝应县人,道光元年举人。士端曾住在王引之家,得亲炙其父念孙,饱闻王氏父子之论,故于声音训诂之学,俱有心得。此书大旨与《经义述闻》相近,而精则不及。如释《诗·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