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皇氏义疏

礼记皇氏义疏

四卷。梁皇侃(488-545)撰。清马国翰辑。《南史》作皇侃,《梁史》作皇偘,字不详,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,生于齐武帝永明六年,卒于梁武帝大同十一年,五十八岁。吴郡人,少好学,事师会稽贺玚,精力专门,尽通其业,尤明《三礼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。起家为国子助教,于学讲说,听者数百人。本传载皇撰《礼记讲疏》奏上,诏付秘阁加员外散骑侍郎。又撰《论语义》(或曰《论语义疏》十卷,《礼记义》(或曰《礼礼义疏》五十卷),并见重于世。《隋志》载《义疏》九十九卷,《讲疏》四十八卷。《唐志》载《讲疏》一百卷,《义疏》五十卷。今并佚。唯孔氏《正义》多引之,因据辑录,整理分类为四卷。按孔氏称《皇氏章句详正》,微嫌繁广。今皇氏原书虽佚,然就孔氏所引之遗说观之,尚可略知。如释《王制》有“虞氏以燕礼,夏后氏以飨礼,殷人以食礼”。因此可推论“飨礼有四种,食礼有二种,燕礼亦有二种。”又释“郊特牲而社稷太牢”,因而申明“燔柴祭天地之礼”。又释《丧服小记》“男子免而妇人髽”,因而推论“男子之免乃有两时,而唯一种;妇人之髽,则有三别。”又释《坊记》“制国不过千乘,都城不过百雉,家富不过百乘”,因此而推论“兵赋之法”,及“国城采地之制”。诸此各条,皆征引繁富,考证翔实,即可窥见原书繁广之一斑。考六朝人《义疏》存者,唯皇侃与熊安生为最多。孔氏又称“以熊比皇,皇氏为胜”。因此,皇氏之说,尤宜为世所重,此书有玉函山房辑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陵丛刻

    十五种,三十九卷。清傅春官编。傅春官,江苏江宁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清代,各名都大邑,有刊刻乡贤著作的风气,以江、浙一带尤盛。此丛书收江宁、上沅两县清代学者著作,以有裨实用、不尚空谈为依据,多为解经补史之作

  • 尔雅谷名考

    八卷。高润生撰。润生字雨人,号幕坡,固安(今谷河北)人。光绪庚寅(1890年)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检讨,官至给事中。是编所释谷名均见于《尔雅·释草》,《尔雅》所无者,则汇为“附考”。经文注疏,悉从阮

  • 二皇甫集

    七卷。唐皇甫冉、皇甫曾兄弟合集。皇甫冉(714-767)字茂政,江苏丹阳人。天宝十五年(756)进士。大历中官至左补阙。皇甫曾(约756年前后在世,生卒不详)字孝常。天宝十二年(753)进士。官至监察

  • 萝藦亭遗诗

    四卷。清乔松年撰。乔松年字健侯,号鹤侪,徐沟(今山西太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道光进士。历官安徽陕西巡抚,官至东河总督,卒后谥勤恪。在任东河总督时,建议筑堤防水,顺黄北流入海,一劳永逸之计,功绩流芳史册。

  • 品茶要录

    一卷。宋黄儒撰。黄儒,字道辅,建安(今福建建瓯县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品茶要录》。是书皆论建茶,分为十篇,一采造过时,二白合盗叶,三入杂,四蒸不熟,五过熟,六焦釜,七压黄,八清膏,九伤焙,十

  • 礼记或问

    八卷。清汪绂(详见《周易铨义》条)撰。绂有《六礼或问》十二卷已著录。书首有吴引孙《序》“光绪三十一年以新疆布政使署巡抚乞病归卒”。《序》言,“学以育才,而才以莅事而事治。今人首尚科举,乃判学与事为两途

  • 治世龟鉴

    一卷。元苏天爵(1294-1352)撰。苏天爵字伯修,真定(今河北正定)人。少师事安熙,吴澄、虞集。泰定元年(1324),擢应奉翰林文字。至顺元年(1330),参修《武宗实录》,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。武

  • 风雅翼

    十四卷。元刘履(?-1383)编。刘履,字坦之,浙江上虞(今绍兴)人,入明不仕,自号草泽闲民。卒于洪武十六年(1383),生年不详。《浙江通志》列《隐逸传》中。是编首为《选诗补注》八卷,取《文选》各诗

  • 紫竹山房集

    三十三卷。清陈兆仑(1700-1771)撰。兆仑,字星斋,号句山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雍正进士。乾隆初举鸿博,授内阁中书,官至通政使。精六书,善经义。时人视作文匠。曾充任《世宗实录》、《诗经补注》、

  • 山礬书屋诗初集

    十卷。清郭凤(1772-1840)撰。郭凤,字友桐,又字丹叔,号雪樵,浙江嘉兴人。能诗,善书画,工八分书。郭凤特好诚斋(宋杨万里)诗,朝吟夕诵,时以清新透脱之语,状摹眼前之景致。因他“沉屏思虑,独以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