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

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

四卷。简朝亮(1851-1933)撰。简朝亮,字季纪,号竹居,广东顺德县(今广东顺德)人。南海朱次琦之门人,著述甚富,有《尚书集注》等书。是书首有朝亮自序,略言:“《礼记》《坊记》《中庸》《表记》《缁衣》四篇相次,沈约谓此皆取《子思子》。《汉志》著《子思子》二十三篇,《新唐志》著《子思子》七卷,(《隋书·经籍志》卷同,黄道周《坊记》《表记》《缁衣》三集传见《明史·艺文志》),盖传者微矣。九江朱先生曰:‘三篇子言之皆子思言’,斯从沈约说。今世去子思子世远,其言有逆睹今世而先言之者,其在于今,变而通之,其学则体立用行,足济中邦斯民于生生。此三篇,明季黄石斋为之集传,将以纳忠。礼家诸说,自郑康成注以来,大抵释此为孔子言,而不察此为子思子言。《左传》哀公二十一年夏五月,越人始来,迨逾年越灭吴,《坊记》曰:‘《春秋》不称楚越之王丧’,异于孔子所修者以吴越言,此子思子时鲁《春秋》;《坊记》引《论语》,《缁衣》引叶公之顾命,皆在孔子后。朝亮不敏,冀有所明,致辨于斯。斯曰《〈礼记〉子思子言郑注补正》三篇分卷,而又附录都为四卷。今朝亮年六十有九,乃修旧稿,其完者惟子思子言三篇,其余方草创,兼《大戴礼》,皆附录存之。若《礼运篇》明天下为公者,《学记篇》宜万世法者,《儒行篇》皆孔子言而申其义者,稿亦苟完”云云。是书卷一为《坊记》,卷二为《表记》,卷三为《缁衣》,《坊记》三篇体例皆同,每篇首称“子言之”,以别乎《论语》,有子、沈子曰之文,著其为师,不但言子曰者,辟孔子也。首节为郑注,而次“谨按”及“释曰”于后。是书释记文,多引诸经为证,以发挥意义,如《坊记》引《周书·吕刑》与《周官·大司徒》,《表记》则引《孟子》《荀子》毛传、韩说,《缁衣》则引《易》等。是书言是释记文,然其义皆简氏语,多有以今参古之意,如于“子张问入官”下谓“尊严而绝者下情不上通,卑贱如神者,小民不可欺。卢氏注《孟子》曰‘民为贵,君为轻’,盖上则绝,下则神”,其实“下则神”者,谓民权之发达。简氏于篇节,悉不忽略,具见苦心。是书最早刊于民国年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学还旧

    一卷。清王廷植(生卒年未详)撰。“还旧”意为圣人之旧,即从旧本,但是书也不尽从旧解。以为《大学》指古圣人之学,《大学》之道,即圣人之道,纲领圣人之学,条目学圣人之学;纲领在止善,条目在格物。“大学之道

  • 新疆外藩纪略

    二卷。旧题椿园氏著。椿园氏清人,生卒年不详。一生四海宦游,生于燕,而官于秦晋齐楚吴越,南及岭表,东越医无闾,渡辽水而游,壮年复西出阳关,逾河源三千余里。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(1703年)。分上、下两卷

  • 蛮书

    十卷。樊绰撰。樊绰,生平不详,唐懿宗咸通三年(862)到安南(今越南河内),为安南经略使蔡袭幕僚。时值南诏第三次进攻安南,交趾一战,蔡袭全家和随从70余人战死,樊绰长男樊韬及家眷14人一并陷没。樊绰于

  • 九正易因

    无卷数。明李贽(1527-1602)撰。贽本名载贽,号卓吾,又号宏甫,别号温陵居士。福建晋江人。嘉靖三十一年(1552)举人,官至姚安府知府,师从王艮之子王襞,为学颇反传统,反对以孔子之是非定是非,被

  • 周易引端

    四卷。清邵宝华撰。邵宝华字荆献,号纯斋。河南西平人。此书意在发明周易义理,于象数涉猎不多。有时杂引史事证经,多不切确。如释“屯”其膏为:“君非亡国之君、臣皆亡国之臣,吾于前明崇祯见之。”释“明夷”卦“

  • 蟹略

    四卷。宋高似孙(详见《剡录》)撰。是书以傅肱《蟹谱》为基础,广泛搜集资料编辑而成。卷一,为蟹原、蟹象。蟹原,主要引用古代典籍,说明蟹名的由来。蟹象,主要引用古代典籍、名人诗句,述说蟹的形状、习性、味道

  • 道门定制

    十一卷。南宋吕元素(生卒年不详)、吕太焕(生卒年不详)合撰。吕元素,字朴庵,江原(今属四川崇庆县)人,南宋孝宗、光宗、宁宗三朝时西蜀道士,编撰《道门定制》前五卷;吕太焕,吕元素弟子,其余不详,编撰《道

  • 型世奇观

    见《三刻拍案惊奇》。

  • 唐集辑要

    四卷。明唐枢(请参阅《宋学商求》条)撰,清王表正删辑。全书分讲学、论治、澄道、阐性四篇。唐枢之学纯出于禅宗,因此所言大抵空虚幻杳。此书所收,虽将其言辞太过者删除,但仍显偏激。收入《木钟台全集》中。

  • 沧螺集

    六卷。明孙作(约1361前后在世)撰。孙作,字大雅,以字行,一字次知,江苏江阴人,生卒年不详。元至正末,避兵三吴,惟载三世藏书,众为买田筑室于淞。洪武六年(1373),召修《大明日历》。书成,例授翰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