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经校释

礼经校释

二十二卷。清曹元弼撰。生卒年不详。江苏吴县(今江苏省东南部)人。光绪二十年(1894)恩科进士。用内阁中书,捐奖分部郎中。好学不倦,研心实践。光绪三十四年(1908)五月,江苏巡抚陈启泰,以所著《礼经校释》进呈,不久,经南书房阅看,覆奏是书疏通证明,持论颇多可采。书后附有礼经纂疏序,对于礼学源流,阐述极详。谕内阁曹元弼加恩赏翰林院编修。还著有《周易郑氏注笺》、《尚书疏》、《诗笺释例》及《礼注释例》等书。是书后附王大纶跋,大义是:师郑研究礼经十多年,著成《校释》二十二卷,实为纂疏先河。其仲昆邃翰太史,拿去印刷,并且偕予任讐之役,此工作从光绪十七年(1891年)夏秋间开始,经过第二年,考虑到偕期迫近,手足敦促,没有精校。客秋多暇,重新阅读是书,请教于师郑,择取原稿与刊本,多次校对,悉心核订。虽然不敢自信落叶尽扫,然而,同初印本相比则有很大改观。是书追随绩溪胡氏《正义》而作,发疑正读,择精语详,每获取一义,解决一难,必然印证群书。碰到诸家聚讼处,就对其加以折衷,有时,不惜十易其稿。其用心之难,都得知于数年中下榻君家目击者自叙。按:诸经而合,问诸心而安,诚然甘苦自道之言,假苦纂疏完成,足为礼学功臣,就是此书孤行,已经可以与张氏《图》、凌氏《释例》、阮氏《校勘记》、胡氏《正义》相伯仲。(跋末题“甲午元夜王大伦”)是书卷一为《士冠礼》,卷二为《士昏礼》,卷三为《士相见礼》,卷四为《乡饮酒礼》,卷五、卷六为《乡射礼》,卷七为《燕礼》,卷八为《大射》,卷九为《聘礼》,卷十为《公食大夫》,卷十一为《觐礼》,卷十二至卷十六为《丧服》,卷十七为《士丧礼》,卷十八为《既夕礼》,卷十九为《士虞礼》,卷二十为《特牲馈食礼》,卷二十一为《少牢馈食礼》,卷二十二为《有司彻》(此书篇第与注疏本不尽同)。叙条例目录,都附在此卷后面。礼经纂疏序,在本书最后。是书大意见叙,一谓贾疏沉实精博,大多适合经注本意,可惜的是,从唐代中叶以后,讹舛日滋,沉埋千载。平心读之,顺其上下,推其本意,正讹补脱,乙衍改错,不下千余处,而后贾免于诬。一谓胡氏《正义》,体大思精,唯恐小疵或累大纯,择取其各说与注相异者,推究其致误的原因,订正《正义》的错误,而后经义不被异说所混淆。而《丧服》的解释极多,大概本来是撰礼经纂疏底本。综观全帙,原来以发明郑注贾疏为主,但仍然有可以补正者。象首篇《士冠礼》,郑云童子居士位,年二十而冠。按:春秋时期世族极多,如晋赵武之冠,在厉公时,还没有成为卿大夫(此见于《国语》)。又如晋士匄之子士鞅,荀首之子荀莹,都是父亲在时已经出仕,宋之华登,郑之游楚等,在年少时就已经出仕于朝,则士之冠,仍然大多为世族居士位者。又《燕礼》若有诸公下注,诸公者,认为大国之孤言诸,客牧有三监。贾疏引《王制》天子使其大夫监于方伯之国。周公制礼,因袭殷代不加纂改者,言容有异代之法,周礼天子大夫四命。按:诸侯孤卿不常有,而天子大夫及畿内诸侯,使于诸侯之国则常有,见于《春秋》者,如凡伯毛伯家父等使鲁之类。象齐国这样的大国,象陈国这样的小国,都有诸侯孤卿。似乎所谓若有诸公者,都是指此而言。而是书在此两节,没有能够征引发明,应当在宜补之列。如《丧服》贵臣贵妾下,是书主张郑注士无臣之说,当然是确当的。但是,此经所云贵臣,就是斩衰章传之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,似乎并非专指大夫,应该参考马融说之天子贵公、诸侯贵卿、大夫贵室老,不应当专执天子诸侯于臣无服之解,是书似乎只择取贵臣贵妾之为大夫制。按:《服问》公为卿大夫锡衰以居,杂记上,君于卿大夫,比葬不食肉,比卒哭不举乐,大夫三月而葬,五月而卒哭。考察《檀弓》智悼子卒一节,诸侯没有不为卿缌衰之礼,此则应当正之者。是书于为人后者服各节,发议正义,驳斥胡氏用敖继公诸说,也很正确,实为疏远郑贾之功人。此书有光绪十八年(1892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合类编

    四卷。无撰者姓名。满洲名(满文略),蒙古名(满文略)。此书无印行年代处所,书之前后亦无序跋。全书选择《三合清文鉴》、《四体合璧文鉴》两部书中满蒙的常用要语,编辑而成的一种简本。分为四卷。部居目次,全部

  • 古诗笺

    三十二卷。清闻人倓(生卒不详)撰。闻人倓,字讷甫,松江(今上海市)人。此书据王士祯《古诗选》,而为之详加笺注,是一部较好的五、七言古诗选本。王士祯是清初的诗坛盟主,其《古诗选》,意在阐明古今五、七言诗

  • 周秦名字解故

    二卷。清王夫之撰。王夫之生平见“诗经稗疏”。是书解说周秦人名字相承之义训,多取古音相近之字考其义类。定以五体:同训、对文、连类、指实、辨物。测以六例:通作、互注、辨讹、比例、合声、双声。训诂列于上卷,

  • 正思斋杂记

    二卷。明刘教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教,字因吾,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据书中称孝宗为今上,知刘教为弘治中人,其事迹不详。此书二卷,杂论古今轶事,颇为尊崇道学。其开卷引陈亮之说,以岁建干支推宋,元、明国

  • 经世名言

    十二卷。清苏宏祖(?-1664)撰。苏宏祖字光启,汤阴(今辽宁省辽阳)人。清顺治进士,隶汉军正红旗,崇德三年(1638)由举人授户部启心郎,世职牛录章京,顺治元年(1644)授河南、河北道,福建兴泉道

  • 王制井田算法解

    一卷。清谈泰(详见《王制里亩算法解》)撰。是书首解畿外八州建二百一十国之实数,次解天子畿内九十三国之实数,又次解畿内外井田之地。并以里计算亩数,十百千万,依次递升。位数参差,易乱其次序,故作者又作《里

  • 夏小正通释

    一卷。清梁章钜(1775-1849)撰。梁章钜,字闳中,又字茝林、长乐(今福建闽侯)人。嘉庆七年(1802)进士,道光间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,有是书及《经尘》、《清书录》、《称谓录》、《金石书画题

  • 陋巷志

    八卷。明吕兆祥撰。吕兆祥,明末人,详见《宗圣志》条。《陋巷志》记录有关颜回的事迹,取颜回所居陋巷而名。陋巷相传在曲阜孔庙东北,旧无记载,至明正德年间(1506-1521)陈镐始为作志,万历年间(157

  • 关氏易传

    一卷。旧本题北魏关朗撰,唐赵蕤注。关朗字子明,河东人。蕤字大宾,梓州盐亭(今四川盐亭)人。该书《隋志》、《唐志》都没有著录,晁公武《读书志》认为李淑的《邯郸图书志》才开始著录。《中兴书目》中也有这部书

  • 重订三家诗拾遗

    十卷。清代范家相撰,叶钧重订。叶钧程乡(广东梅县)人,乾隆年间乡试第一,官直隶知县。本书前有韩封作的序言和叶钧自序,后有罗春和范家相原序及李士祯所作书跋。范家相编撰的《三家诗拾遗》,《四库全书》已著录